飲食健康★醬料控小心!3倍熱量吃下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醬料控小心!3倍熱量吃下肚

常聽到許多人說:『我明明吃很少,可是體重就是不會降;別人吃比我多,為何她都不會胖,真是不公平。」林柏宏醫師表示,事實上,飲食的控制並不是單純吃得少而已,還得要吃對的食物。 

1)吃得少不如吃得對/

許多人認為便當熱量高,在減重時,都避免吃便當。但有許多東西份量雖然不多,熱量卻和便當差不多。 例如:台灣小吃像是臭豆腐、大腸麵線、蚵仔煎、甜不辣、魯肉飯等等,吃兩種就比吃一個便當的熱量還要高。 

2)避免油炸類食物、麵包和零食/

鹽酥雞、炸雞排還有披薩熱量都不比便當低,麵包富含油脂,還會有內餡,一個巴掌大的麵包熱量平均有半個便當,零食餅乾類則更驚人,一包零食也約有半個便當熱量。零食中鹽份也會造成水腫,更嚴重的是吃不飽!所以不要再傻傻的拿蘇打餅乾說要減肥了。 

3)下午茶甜點、飲料讓人胖更快/

甜點蛋糕熱量高,舉例來說,兩個鳳梨酥或是兩個車輪餅就和一個非油炸類便當差不多。再加一杯含糖飲料,就比吃正餐的熱量都要高。下午時間,可用適量水果加上一杯無糖的飲料或是清湯取代傳統甜點的下午茶。
 
4)喝酒是減重大忌/

一公克的酒精有7.6大卡;一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只有4大卡;一公克油酯則有9大卡。營養師都會說,喝酒就跟喝油一樣。其他東西都不吃,光喝酒就會胖,更何況喝酒的時候都還會有下酒菜呢。

三餐不吃 復胖更快 

林柏宏醫師表示,很多人為了減重,一天只吃一餐或是兩餐,雖然在剛開始的一到兩周可能會瘦很快,但是之後就會停住,等再恢復三餐馬上又回到原來的體重,甚至會胖更多。當攝取的熱量降低時,身體會做自然調節,讓基礎代謝變低,所以在兩周後體重就不再下降。一旦再吃回三餐,在身體代謝率比以前低的情況下,體重反而比之前更重。
 
健康的食物不等於減重的食物 

健康食物熱量也不見得比較低,像是水果,水果雖然健康但有果糖,攝取過多的果糖,一樣會變胖。研究顯示果糖是所有糖份中促進脂肪肝形成最快的。減重時,建議選擇大番茄,芭樂、綠色奇異果等含糖較少的水果,並以一天不要超過兩份水果為準,不足的維生素要透過多吃青菜類食物來攝取。 

另外是堅果類的食物,例如:花生、核桃、腰果、瓜子、開心果等。堅果類的熱量不低,如果每週至少吃5次30公克的堅果,一週下來至少增加800大卡的熱量,所以減重期間要避免堅果類食物。

有時食物的熱量來源不在食物本身,而在所搭配的食材或是沾醬。例如:生菜沙拉的沙拉醬、燙青菜的肉燥、吃火鍋時常用的沙茶醬等,無形中會多攝取了2-3倍的熱量,而自己卻渾然不覺。 

減重不是只看卡路里 

林柏宏醫師表示,有人認為正餐都不要吃,光吃愛吃的零食和甜點,只要熱量不要超過一天的需求量就不會胖了,這樣的觀念聽來正確但實際上卻大錯特錯。同樣都是100大卡的熱量,胖的程度醣類>油脂>蛋白質。

主要原因是身體要消化這些物質也需要消耗熱量,要消化蛋白質需消耗攝取熱量的30%,所以事實上等於只吸收70大卡左右。依此類推,消化油脂需消耗15%熱量,等同吃100大卡會吸收85大卡左右;醣類會消耗5%,吃100大卡就會吸收95大卡,等同全部吸收。所以吃蛋白質類的食物較不易發胖是真有學理根據的。

一般的零食甜點大多是油脂和醣類,缺少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反而會造成營養失衡,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只是若蛋白質攝取比例過高也容易造成腎臟負擔,在選擇比例上應聽從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才不會影響健康。 

減重不是一天兩天能成功的,必須持之以恆,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的習慣,才能讓自己順利健康地減下體重更能避免日後的復胖問題。若已努力自我控制,仍無法達到減重的成效即可尋求專業醫師團隊的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時序入秋,氣溫逐漸變低,是否也讓你跑廁所的頻率增加?當心是「膀胱過動症」!一名50多歲的王小姐,本來就比較頻尿,大概兩個小時就要去一次廁所,雖偶爾有急尿感,但不致於漏尿。但前陣子天氣轉涼,她發現自己愈來愈頻尿,常常一個小時就要跑一次廁所,急尿情況也變嚴重,甚至來不...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來源) 吃飯太快不利於身體健康。可是,要想吃慢還真不容易。一方面,人們早上沒有時間吃得太慢,​​另一方面,形成了吃快的習慣,要管住自己的嘴,做到細嚼慢嚥,的確需要很大的毅力。同時,在飢火中燒的時候還要慢條斯理地面對食物,從本能上來說就很困難。 那麼,計將安出?還是老辦法:從...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來源) 擁有一口好牙對健康至關重要,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口腔健康數據庫資料卻顯示,全球估計有60%~90%的小學生和100%的成人有蛀牙,未經治療的蛀牙已成全世界291種重大疾病和傷害中最為流行的疾病。 蛀牙作為一種慢性病,如不及時治療,可致牙齒喪失,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

閱讀詳情 »

不同年紀的生物鐘會不一樣,你知道,如果年紀越大,那麼起床時間也會相對更早一點。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通常會早起了。據《每日郵報》稱,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年紀去調整自己的生物鐘。例如,起床時間,睡覺的時間,做愛的時間,晚餐的時間等等。 【20歲】09:30 不過,對於要九點上班的白領們似乎晚了一點,但是記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