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鈣質+陽光+運動 預防骨鬆三寶

鈣質+陽光+運動 預防骨鬆三寶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顯示,台灣人的骨質疏鬆現象明顯高於亞洲鄰近各國,平均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風險,女性為33%,男性為20%,預估2050年將會攀升至每2人中,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醫師建議,每天攝取3份鈣食品,加上充足的日照及適當的運動,能夠預防骨鬆。

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表示,鈣質是組成骨骼重要的元素,當人體的鈣質流失比補充更快時,骨骼中的孔隙會增多且變得脆弱,建議每天攝取3份富含鈣的食物,例如脫脂高鈣牛奶、小魚乾、深綠色蔬菜、海藻類等,使骨骼保持在最佳健康狀態。

除了補充鈣質外,詹鼎正強調,人體8成的維生素D來源為陽光,建議民眾早晨、傍晚時,不戴帽子、手套或圍巾,並避免塗抹防曬乳,露出臉部、手臂及手部,可以幫助人體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另外,詹鼎正建議民眾適當運動,從事例如慢跑、健走、重量訓練等負重運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達到預防骨鬆的目的。他也提醒老年人,家中可裝防滑設施,降低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7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歲大學生的小嵐最近兩個月的月經沒有來,一開始以為是面臨期末考壓力太大影響月經,所以不以為意。後來卻有噁心嘔吐,因而到婦產科檢查。醫師一聽完描述,驗了小便,再照超音波,竟然發現她懷孕已經10週了!小嵐瞬間晴天霹靂,嘴裡不可置信地哭喊著,怎麼可能?男朋友從來沒有射精在...

閱讀詳情 »

少量多餐,每一口都嚼得徹底 醫治胃酸型腸道有幾項基本原則: 起先,每隔約三小時少量進餐。經常攝取發酵蔬菜會是個好主意。切忌於晚上七點後用餐。最好在中午和晚上六點間用餐三次。 進餐前喝杯加了一大匙蘋果酒醋的溫水。醋天然帶酸性,會降低胃的酸鹼值。若習慣喝咖啡,請逐步減量。飲用任何液體只能在餐與餐中間。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巴金森氏症屬於腦部退化疾病,但近來有研究顯示,腸胃道的菌叢恐怕也成為造成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的原因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陳凱翔指出,雖腸胃道問題是否真的會造成巴金森症,還得需更多證據佐證,但綜觀研究顯示,帶有巴金森氏症的因子,對於腸胃道某些菌叢可能會產生腦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防治癌症最好辦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每年約有一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且有兩千多婦女因此喪命,除了平時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菸酒,且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外,45歲以後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才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