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褥瘡不處理 2週內組織恐壞死

長褥瘡不處理 2週內組織恐壞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家有行動不便、須長期臥床或久坐輪椅的人嗎?醫師提醒,失能者在夏季時若長褥瘡,往往較嚴重,若不在褥瘡生成初期就積極處理治療,「不用兩個禮拜就可能會造成皮膚組織壞死。」

振興醫院整形外科陳綱華醫師表示,褥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形成褥瘡傷口以前,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徵兆,例如某些經長久壓部位的皮膚發紅,而且超過30分鐘以上都不會消退,就是最早期的警訊。

此時,民眾只要改善施壓處的循環問題,皮膚發紅處便可逐漸消退、仍是屬於可逆的反應;但民眾若沒警覺、仍持續受壓,那麼發紅部位不僅不會消退,還有可能會進一步發紫、出現水泡或皮膚潰爛,增加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

至於哪些部位容易生褥瘡?陳綱華醫師說,平躺床上時,肩胛骨、手肘、薦椎骨、腳後跟等處壓力較大,容易形成褥瘡;側臥時,耳朵、肩膀、臀部骨頭、膝蓋外側、腳踝外側等處應格外注意;久坐輪椅者,則得注意肩胛骨、尾椎骨、膝蓋背面、腳底以及坐骨等部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9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般民眾對於麻醉的了解有限,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沒有麻醉,手術沒法進行,一個好的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先決要件。且麻醉醫師並不是在手術過程中麻醉而已,包括了術前的前置作業及評估,以及術中麻醉,更重要的是維持病人在麻醉的過程中,生命跡象維持穩定。麻醉藥退後的術後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喘屬於常見且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慢性咳嗽,且可能同時合併痰音等情況;國民健康署表示,主要因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因此若因平時無症狀發生而擅自停藥、減量用藥等,一旦不小心受刺激物影響,就可能造成氣喘反覆發作,嚴重時不僅會造成呼吸衰竭,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體內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因而產生過多發炎細胞以及發炎性細胞激素,促使身體正常結構遭破壞,這時就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甚至活動不便等症狀,也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醫師鄭硯寧指出,包括手腕、手部掌指關節,或頸椎、顳顎關節等四肢關節都會受到影響,尤其若清晨剛睡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60歲的林先生,氣喘病史近20年,規律至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門診追蹤,並使用吸入型藥物穩定控制氣喘,近年來氣喘控制不佳,症狀包括咳嗽、痰多色黃粘稠,同時伴有呼吸急促和胸悶,每週至少3-4次因氣喘症狀包含喘鳴、咳嗽、呼吸急促、胸悶等,導致半夜經常醒來無法入睡,生活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