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非典型帕金森氏症 恐致無法行走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 恐致無法行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一些年紀較大的民眾,常出現手腳無力、行走困難等症狀,被診斷為頸椎壓迫所造成,但其實非典型帕金森氏症也會出現類似症狀,一不察覺就容易混淆。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有些病患在接受頸椎手術後,仍無法走路,改以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治療,終於恢復正常走路功能,提醒患者,若頸椎壓迫問題不嚴重,應請神經內科醫師進一步診斷確診,才能對症治療。

葉守正主任指出,許多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患者,都曾被誤認為是頸椎壓迫,造成無法走路。舉例來說,一位52歲男性病患,經影像診斷後發現,頸椎壓迫較輕微,應不至於無法走路,最後診斷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服藥一周後,便可不用拐杖即可行走。另一位50歲的女性,被診斷為頸椎壓迫而開刀,但手術後更無法走路,改以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治療後,經持續服藥,已可自行走路。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肢體靜止性的顫抖,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往往不會有肢體顫抖現象,但卻有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等情形。以上症狀容易被視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等問題,但其實是一種腦部神經障礙疾病。

葉守正說,若是頸椎神經壓迫造成無法行走,最好的方式是開刀治療;若是罹患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可以藥物治療,免於平白挨刀。若是頸椎神經壓迫問題不嚴重,同時有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可尋求神經內科醫師做鑑別診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5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新年與家人圍爐團聚的同時,制定好新年新目標了嗎?之前列的目標清單,是否有達成?達不成,是否令你感到焦慮或情緒低落?根據2019年5月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不放棄目標,且樂觀看待前景的人較不容易焦慮及憂鬱,也能減緩恐慌症的發作。研究:堅持目標不放棄,較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綜合報導】出門尋找口罩,詢問親友有沒有買到口罩,近日來搶口罩已成為「全民活動」。目前一片口罩難求的情況,許多民眾連跑好幾間超商都買不到。許多關於如何正確使用口罩的資訊,在網路上瘋傳,如果配戴方式錯誤,不用談武漢肺炎沒辦法防制,就連一般感冒病毒也擋不了。但對於想買口罩都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38歲張先生日前騎機車車禍,右肩著地受撞擊,因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但返家休息後,肩痛卻一直困擾他,再次赴醫確診為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右手活動度只能前舉不到90度;55歲吳女士為家庭主婦,長期受左肩疼痛所擾,就醫診斷為沾粘性關節炎,即俗稱的五十肩,兩人均經保守治療卻不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塑膠的使用已嚴重造成環境污染,其中塑膠微粒更衝擊水生生態系統,是否因此進入食物鏈而影響消費者健康風險,已受到國際關注與討論;塑膠微珠是由原料經聚合反應製成的聚合物顆粒,若添加於化妝品中,則多是用於溫和去除皮膚角質、污垢等,但隨著水生生態中的塑膠微粒持續累積,歐洲化學局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