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台灣氣候潮濕,而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受到溫度、濕氣和氣壓影響,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發炎關節炎之一,一名50多歲職業婦女,一年前發現關節莫名腫痛,起初至藥局購買止痛藥服用2個月卻不見效果,反而持續疼痛甚至無法行走、無力下床,經醫師診斷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估計台灣有10萬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引起關節自發性的發炎反應,症狀如關節有「紅、腫、熱、痛」4現象,須盡快就醫,通常好發於30-50歲之間,男女比例為1:3,少數患者有其他併發症,例如乾燥症、肺炎、肺纖維化等,發病的頭半年至一年是治療的黃金期,建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吳建陞說明,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擇眾多,輕、中度患者通常依賴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或抗風濕藥物來減緩關節疼痛及不適感,除傳統治療外,目前也可選擇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生物製劑需要長期打針,建議害怕打針的患者可以選擇口服藥治療,相對能降低副作用產生。
吳建陞呼籲,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平時須注意保暖,飲食方面並無太大限制,但是別聽信偏方、亂吃補藥,避免太過油膩之外,規律的運動很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溫和運動(如瑜珈、慢走、適當伸展操),除了可加強肌肉耐力外,也可避免關節發炎組織沾黏,此外,這類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無法完全斷根,患者須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般坊間認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服藥,藥物成分會經由血液進入胎盤影響胎兒健康,進而導致流產,或者生出畸胎等,又或是在哺乳期間,藥物成分可能進入乳汁,嬰兒食用乳汁,經由腸胃道吸收後,會影響嬰兒成長發育,但真的是如此嗎?過量服用普拿疼恐引肝毒 每日最高劑量不得超過4000 mg...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青少年戀愛經驗增加 初戀年齡下降戀愛滋味酸甜苦辣,你何時開始談戀愛的呢?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分別於民國96年與102年針對校園5萬餘小學五年級至高中(職)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具戀愛經驗的學生比例,在國小由12.9%增加至20.65%,國中由25.12%增加至27.8%,高...

閱讀詳情 »

銀髮浪潮勢不可擋!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3.2%(約304萬人),因此如何避免失智等老化疾病提早報到,也成為現代人熱烈關注的議題。但想要防範失智症上身,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日本抗老名醫表示,建議民眾從調整自身的飲食習慣做起,而適度食用有益大腦健康的咖啡、綠茶等8大食物,就是很好的自我保養方式。 防失...

閱讀詳情 »

作者:林怡伶夏天正式登場了!理當該用陽光、沙灘、比基尼迎接夏天的你,是否因為身上肉多多而作罷呢?不管兼職或全職媽媽,平常幾乎沒有多餘時間運動、健身,這時候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產後瘦身重點:鬆垮變大的肚子不只脂肪堆積 筋肉媽媽分享,曾參加婦產科醫學研討會,研究指出,從女性產後開始追蹤,調查的12年中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