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台灣氣候潮濕,而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受到溫度、濕氣和氣壓影響,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發炎關節炎之一,一名50多歲職業婦女,一年前發現關節莫名腫痛,起初至藥局購買止痛藥服用2個月卻不見效果,反而持續疼痛甚至無法行走、無力下床,經醫師診斷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估計台灣有10萬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引起關節自發性的發炎反應,症狀如關節有「紅、腫、熱、痛」4現象,須盡快就醫,通常好發於30-50歲之間,男女比例為1:3,少數患者有其他併發症,例如乾燥症、肺炎、肺纖維化等,發病的頭半年至一年是治療的黃金期,建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吳建陞說明,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擇眾多,輕、中度患者通常依賴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或抗風濕藥物來減緩關節疼痛及不適感,除傳統治療外,目前也可選擇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生物製劑需要長期打針,建議害怕打針的患者可以選擇口服藥治療,相對能降低副作用產生。
吳建陞呼籲,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平時須注意保暖,飲食方面並無太大限制,但是別聽信偏方、亂吃補藥,避免太過油膩之外,規律的運動很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溫和運動(如瑜珈、慢走、適當伸展操),除了可加強肌肉耐力外,也可避免關節發炎組織沾黏,此外,這類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無法完全斷根,患者須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以實際行動支持並關懷罕病家庭,賽諾菲台灣特地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為罕病集氣慈善健走」活動。當天有超過200位賽諾菲台灣員工及眷屬共襄盛舉,透過簡單的公益健走形式,約累積了超過200圈(經換算後約為500公里)健走里程數。且活動中完成的每一圈健走圈數,都將折換成1...

閱讀詳情 »

  喝酒臉紅的人能活多久?來自腫瘤醫院醫生的忠告: 別勸別人喝酒了!除非你跟他有刻骨銘心的仇! 一位醫生說的:今天我們科室又收來16 個食道癌的患者,最年輕的才27歲, 全是食管中段的病變。幸運的是都是早期癌。 再次給大家普及!喝酒臉紅的人是體內缺少解酒的物質,臉紅是中毒的癥狀,這樣的人...

閱讀詳情 »

導讀:洗澡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天中極其重要的部份,洗澡大概是我們告別一天忙碌活動的前奏,這時候你可以一個人盡情享受,都隻能令你放鬆一天緊繃的精神及情緒,然而你注意了沒有,有一些時候是不適宜洗澡的,會導致身體的不良反應。 1、勞動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腦力勞動后還是體力勞動,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

閱讀詳情 »

晚餐吃什麼也是個值得講究的問題,吃錯了可對健康極為不利。例如晚上吃姜影響睡眠﹔晚餐吃甜品會發胖﹔晚餐吃大白菜、玉米、香蕉等會影響腸胃消化。愛美網健康為您介紹晚餐的飲食禁忌,並告訴你晚餐吃什麼好。   晚餐千萬別吃6種食物 1、晚上吃姜等於吃砒霜 古人雲:“早上吃姜,勝過吃參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