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類風溼性關節炎 自我檢視4現象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台灣氣候潮濕,而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受到溫度、濕氣和氣壓影響,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發炎關節炎之一,一名50多歲職業婦女,一年前發現關節莫名腫痛,起初至藥局購買止痛藥服用2個月卻不見效果,反而持續疼痛甚至無法行走、無力下床,經醫師診斷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估計台灣有10萬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引起關節自發性的發炎反應,症狀如關節有「紅、腫、熱、痛」4現象,須盡快就醫,通常好發於30-50歲之間,男女比例為1:3,少數患者有其他併發症,例如乾燥症、肺炎、肺纖維化等,發病的頭半年至一年是治療的黃金期,建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吳建陞說明,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擇眾多,輕、中度患者通常依賴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或抗風濕藥物來減緩關節疼痛及不適感,除傳統治療外,目前也可選擇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生物製劑需要長期打針,建議害怕打針的患者可以選擇口服藥治療,相對能降低副作用產生。
吳建陞呼籲,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平時須注意保暖,飲食方面並無太大限制,但是別聽信偏方、亂吃補藥,避免太過油膩之外,規律的運動很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溫和運動(如瑜珈、慢走、適當伸展操),除了可加強肌肉耐力外,也可避免關節發炎組織沾黏,此外,這類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無法完全斷根,患者須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冰凍肩多發生在40至70歲的成年人,且又以女性、糖尿病患為高危險族群,另外像是骨關節手術後造成的次發性冰凍肩也滿常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照彬指出,典型症狀像是肩膀關節活動度變小、肩膀痛等,但疼痛位置多很模糊,患者多較難指出明確疼痛點。由於冰凍肩症狀和一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35歲男性發現陰囊紅腫,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原來是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甚至已演變為尿毒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田志宏指出,患者已有1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雖服藥控制,但近來下肢開始出現水腫,且連陰囊都遭殃。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隨著飲食逐漸西化,都有逐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位婦女在下樓時不小心扭傷膝蓋,出現右膝內側疼痛的現象,原本不以為意,但兩周後疼痛仍存在,就醫檢查也僅服用止痛藥,直到患者發現仍未好轉,進一步接受超音波檢查,醫師才發現患者膝內側副韌帶斷裂,透過膝樞紐式護具,並配合復健運動,症狀才逐漸紓緩。這位婦人膝內側副韌帶受傷,主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藝人胡瓜抽菸長達30多年,曾經想要戒菸都未成功,女兒小禎日前購買數支電子菸贈送給父親胡瓜,期盼能戒菸成功。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電子菸可能含有尼古丁及添加有機溶劑或其他化學成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電子菸能幫助戒菸,且產品都未經嚴格科學測試,安全性無保障,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