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老虎發威! 當心小鮮肉變成咕咾肉

秋老虎發威! 當心小鮮肉變成咕咾肉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1歲的張先生,看似體格壯碩,但從小有過敏體質,每到夏秋交替之際,總會口乾舌燥、打噴嚏及鼻塞;最近工作繁忙、時常熬夜,他把咖啡當水喝,更嗜吃麻辣鍋紓壓,不但解便不乾淨,甚至連皮膚也變得乾巴巴,同事眼中的小鮮肉頓時變成「咕咾肉」。
收治個案的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指出,經由把脈、舌診辯證,發現患者為濕熱體質,建議接受耳針治療,少吃熱性食物如辣椒、辛香料,並配合早晚各吃一顆奇異果,經過一星期的體質調理,患者口乾舌燥、排便不乾淨的問題,明顯獲得改善。
吳明珠表示,每年8月7、8日立秋開始,空氣溼度減少,體內水份不足、暑濕不易散發,形成虛火,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出現種種不適,如呼吸系統疾病、皮膚乾癢、心血管疾病,以及大便乾結等,常見的4大「秋燥症」症狀。
秋季如何養生呢?吳明珠強調,秋燥傷肺,飲食原則應以養肺潤燥、少辛增酸為主,切記不宜大補,建議多喝水、多吃奇異果、水梨、柑橘、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漿等食物,具有潤肺去燥、清熱降火,以及清心安神的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7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國內證實有輻射污染建築物已超過20年,影響範圍集中在北台灣地區,其中確定曾受影響的就超過7千位民眾。長久以來台灣在輻射安全防護上與國際間仍有差距,台北市率先三讀通過修正相關自治條例,增列輻射污染建築物的居民,一年所受輻射劑量在1毫西弗以上,並有重大傷亡者,可向北市府申請慰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出現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小心防範,但不必驚慌;小兒科醫師則是提醒,遠離病毒感染要勤洗手,以及使用抗菌消毒劑做好清潔,但對於家有過敏氣喘兒,則要避免使用漂白水,以免誘發氣喘。根據疾管局疫情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在升溫,再加上H7N9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中老人若是常喊胃痛,可得要小心恐是幽門桿菌惹禍!根據統計,國人幽門桿菌感染率高達五成五,而且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另外,研究發現,老人若染有幽門桿菌,並長期服用止痛藥,則出現胃出血機率要高出61倍之多,不得不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為54.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大部分乳房外科醫師都是男性,在面對乳癌病友時,很難「感同身受」,反倒病友姊妹分享罹病經驗,相互扶持,更能活得寬心自在。大林慈濟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世彬指出,透過自我檢查,可以發現乳癌早期,增加存活機率,女性朋友千萬不可忽略。為了提供乳癌病友私密空間,大林慈濟成立乳房醫學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