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驚!高達九成四民眾「清耳垢」方式恐傷耳朵

對於耳道內油脂分泌與皮屑累積所形成的「耳垢」,多數人往往會視為「非清不可」的髒污,而想盡辦法清除。然而,根據耳鼻喉科醫師普遍的看法,由於「耳垢」呈現弱酸性且酵素成份能抑制細菌滋生,因此其存在反而助於耳道保護。更何況「耳垢」大多隨人體代謝而自然脫落,除非因堆積過多而造成阻塞,否則並無「清耳垢」之必要。更重要的是,你知道大部分常見的「清耳垢」方式其實會傷害耳道、甚至可能影響到聽力的嗎?

驚!高達九成四民眾「清耳垢」方式恐傷耳朵

由於耳道內彎曲不平且皮膚極為脆弱,以外物摳挖容易造成耳壁刮傷流血或發炎,甚至很可能無意間戳破耳膜而造成聽力受損,因此使用「棉花棒」、「耳扒子」或其他硬物清耳垢是相當危險的。而根據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詢問「請問您較習慣以下列何者『清耳垢』?」的調查結果,顯示有94.1%受訪者習慣以硬物清耳垢,其中以使用「棉花棒」與「耳扒子/挖耳勺」居多,約為整體受訪者之43.8%與35.5%,而「手指」與「長條狀硬物(如髮夾、筆等)」則分別占13.0%與1.8%。

驚!高達九成四民眾「清耳垢」方式恐傷耳朵

進一步以「性別」為基礎進行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民眾習慣「清耳垢」方式依「性別」不同具顯著差異。由結果可得知,男性使用「耳扒子/挖耳勺」與「長條狀硬物(如髮夾、筆等)」清耳垢之比例顯著高於女性,而女性則是使用「棉花棒」與「手指」之比例較高。根據其結果,男性較習慣使用「耳扒子/挖耳勺」與「長條狀硬物(如髮夾、筆等)」等偏硬工具清耳垢,而女性除「棉花棒」外亦傾向使用「手指」,推測可能因女性手指相對較為纖細且指甲易留長,因此可直接以手指伸入耳道清除耳垢。

驚!高達九成四民眾「清耳垢」方式恐傷耳朵

然而無論如何,使用「棉花棒」、「耳扒子/挖耳勺」等硬物,甚至以「手指」摳挖耳道皆為十分危險的行為,因此強烈建議大家不要以外物清耳垢,最多僅用「濕毛巾」沾肥皂輕微擦拭外耳道即可,以避免外物傷及耳道或耳膜而造成聽力的永久損害。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3~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1,455份,調查時間為2016/1/2(六),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2.6%。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蒐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參考資料:
肥皂清耳垢不傷聽力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090723/31804691/
【康健雜誌】耳垢要不要清?關於耳朵的三種狀況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134&page=1
 
 
驚!高達九成四民眾「清耳垢」方式恐傷耳朵
線上問卷,盡在波仕特Pollster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填答問卷,就有現金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馬上變身網賺達人! https://www.facebook.com/pollster.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飲食偏油膩,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不免大啖魚肉,飲食無節制,這些油膩、高膽固醇的食物吃多了,恐就會導致高血脂症上身!膽固醇為造成高血脂主因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血脂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酯及游離脂肪酸,其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與動脈硬化形成最有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歲張姓老翁,騎機車時不慎撞上停在路邊的貨車,造成頭部重創,且顱內大出血及顱骨骨折,連腦漿都外溢,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漏夜手術6小時,昏迷2週、住進加護病房1個月,原本預期恐會變植物人,或失明的患者,竟奇蹟甦醒,目前已能下床走路。車禍腦部重創 老翁一度危及生命這名...

閱讀詳情 »

全民瘋路跑,當心健身不成反傷身!專家指出,路跑雖然是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的運動,但卻潛藏著危機。即使在空氣清新、氣候適宜的環境中路跑,若是伸展不足、姿勢不良、肌力不夠,仍會對身體造成急性運動傷害,千萬不可小覷。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吳培瑜物理治療師指出,平常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加上工作需長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天穿梭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與要求,忙於應付外在世界的我們,是否有靜下來問過自己快樂嗎?是否有好好照顧自己呢?吳宛亭心理師表示,我們從小到大都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環境,想盡辦法達到父母的期待、社會文化主流的價值,太多的目光與努力都是在符合別人的想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