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體質影響蟹足腫 應避免手術與外傷 | 健康達人網

體質影響蟹足腫 應避免手術與外傷 健康達人網

講到「蟹足腫」,一般人可能以為是手術後的「後遺症」,但事實上任何外傷都可能造成蟹足腫,蚊蟲咬傷或青春痘處理不當都不例外,差別在於你是不是蟹足腫的好發體質。醫師表示蟹足腫雖然無法經治療完全消失,但可以阻止它繼續擴大,也可讓它變得扁平,不再那麼明顯,治療過程也不會痛,民眾可以不用擔心。

蟹足腫受體質影響

書田診所皮膚科副院長曾興隆表示,根據估計,會有 1% 至 2% 人口有蟹足腫,估計台灣有 30 至 40 萬人會有這方面的困擾。造成纖維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形成蟹足腫,原因為何目前還沒有找到答案,不過跟遺傳及體質有關,對一般人來說無法事前預知自己有沒有易生蟹足腫的傾向,往往都是第一次生成蟹足腫,才知道自己有這種體質,有些人甚至 60、70歲才發生,不過還是可以從家屬是否有蟹足腫做初步判斷。另外,早年小學生還有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時期,也有學童會在種牛痘的地方長蟹足腫,也是一種觀察指標。

曾興隆指出,有蟹足腫體質者,多好發於肩膀、背部、胸前、手臂等處,其他部位也有機會,然而不是每次外傷都一定會有蟹足腫,只是發生的機率比其他人高。由於沒有外傷就不會有蟹足腫生成的可能,因此避免外傷是最直接預防蟹足腫的方法。除了意外、蚊蟲咬傷、長痘痘或重大疾病的手術治療可能無法避免,曾興隆認為像美容的微手術或穿耳洞等,也是有可能產生蟹足腫,而大部分的蟹足腫都出現在外傷發生後數周或數月甚至更久。

體質影響蟹足腫 應避免手術與外傷 健康達人網
▲蟹足腫治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注射類固醇

類固醇無痛治療最經濟有效

蟹足腫治療方面,很多人以為會很痛,曾興隆表示其實並不會。最常見的是類固醇注射,以針頭將類固醇注入蟹足腫內,約2-4周注射一次,注射次數依個人狀況有所不同,有的一次就見效,有的可能要好幾次,幾個月時間才能完成,療程長短很難預估。很多人聽到「類固醇」會怕,他表示只有少量注射在患部,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除了注射類固醇外,冷凍治療、貼矽膠片、染料雷射、脈衝光等,都是治療的選擇之一。曾興隆指出,雷射與脈衝光效果也不錯,但健保沒有給付;冷凍治療有可能產生水疱,反而製造傷口;矽膠片一般藥房可以買到,雖然可以不用上醫院,但效果不是最好。

有蟹足腫體質者,在接受手術或意外受傷後,要特別小心照顧傷口,避免感染,同時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除疤藥物或用品,降低蟹足腫發生的機率;若發生蟹足腫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疤痕擴大。

(封面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嚴防海外第二波疫情入侵台灣,防疫「秋冬專案」明天將正式上路,不但8類場所強制戴口罩之外,包括國人在內,只要入境台灣一律須檢附陰性證明,引爆新一波「海歸返國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最新統計,昨機場出現近期返國人數最高峰,單日衝破4千人。而沒陰性證明想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秋冬專案要求入境須檢附陰性證明前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再新增2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案654的本國籍20多歲女性,赴英國留學,早在11月13日就在英國當地確診,卻無視現行針對確診國人若想回台的二大條件,自行登機回台,陳時中強調已經違...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連3天境外移入病例以印尼為大宗,今更一口氣暴增20例來自印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及減少印尼籍移工境外移入病例持續發生,自今年12月4日至17日,將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入境來台工作二週,並視當地疫情,再評...

閱讀詳情 »

▲洪健清教授(左)與杜思誠主任共同呼籲,HIV防疫應參考三大建議進行超前佈署。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杜思誠主任分享其他國家疫情下的HIV防疫狀況。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11月入冬以來已累積超過百例的新增案例,而這樣的疫情狀態同樣也影響HIV治療與預防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