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危險病人評估機制 提升急救成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提升急救照護品質,大林慈濟醫院建置高危險群病人評估機制,院內無脈搏心跳停止病人存活出院比例提升3成,另外也建置加護病房治療性低溫療法的標準作業流程,對於心跳停止急救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病人,藉由降低病患的體溫減緩病人腦部代謝,減低心跳停止後所造成的腦部傷害,改善病人預後狀況。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表示,去年7月開始,推動多項改善措施,如修訂心肺復甦紀錄單並定期檢討紀錄內容、建置臨床警訊系統、撰寫急救指引及教案範本、辦理院內心跳停止教育訓練課程、建置低溫療法作業標準、建置高危險病人評估機制等。

李宜恭指出,執行新措施後,醫療團隊達到多項指標,例如無脈搏心跳停止病人存活出院比例,從改善前的12.5%,提升至改善第一期的15.38%、改善第二期的33.33%,也榮獲「2013年醫策會醫療品質改善突破系列─提升院內急救照護品質」最佳標竿團隊貢獻獎。

要避免急救事件的發生,大林慈濟醫院建置高危險群病人評估機制,李宜恭表示,透過觀察與檢視,提前預防病人走向需要急救的地步,降低病人無預期的病情變化發生機率,同時減低醫護同仁的工作負擔或心理壓力。至於疾病末期病患,則透過事先簽署「不急救同意書」的方式,避免勉強施行急救,不讓病患多受苦。

李宜恭提醒各醫院,除了急診室外,在病房區、大廳、檢查區等醫院各個角落,都可能突然有人需要急救,而前來救援的是來自鄰近任何單位的醫護人員,甚至行政同仁,因此如何讓一群平時不常共事的成員在緊急時刻各司其職,順利進行急救,或何時需放棄急救,是醫院的一大課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4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柿子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這是農民曆常見的食物禁忌,但這是真的嗎?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以前沒有冰箱,海鮮容易腐敗,引發腹瀉,加上柿子屬於高纖食物,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易引發腹脹腹痛問題,建議適量食用。 柿子被譽為秋季水果之王,因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具有抗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輻射風險,令他相當安心。心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冠境外移入新增1名個案(第604例),患者是20歲印尼籍移工,入境至今沒有身體異常,11月14日檢疫期滿前篩檢確診,衛生單位判定無須匡列接觸者。另一方面媒體報導,秋冬專案計畫將8大類場合須強制戴口罩外,所有入境國人都要有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指揮中心回應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坐骨神經痛在檢查上需與很多疾病作鑑別診斷,其中又以位於髖關節處的梨狀肌症候群為最不易診斷的疾病。成大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許哲嘉醫師解釋,根據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臨床神經科學雜誌研究指出,在腰椎磁振造影檢測正常的研究對象中,同時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