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黃女士的寶寶今年一歲半,上週五,寶寶患上感冒,隨即出現高燒症狀。連續服藥兩天,孩子絲毫沒有退燒的跡象。到了週日,寶寶的小臉燒得通紅,還不停哭鬧。情急之下,黃女士想到大人捂汗可以退燒的土方,便決定試試。週日晚,黃女士給寶寶穿了兩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襖入睡,同時還蓋了兩床厚被子。一覺醒來,黃女士發現孩子嘴唇和臉上發烏、昏迷不醒、呼吸微弱。醫院急救科經過搶救,最終孩子再也沒醒過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醫生表示,夭折寶寶患上了「蒙被綜合徵」,這種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患者一般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致病原因是由於蓋得過暖、過嚴實造成孩子捂悶缺氧。患病嬰兒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症狀,造成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腦缺氧和腦水腫等嚴重後果。

日常給寶寶穿太多衣服容易導致神經受損

嬰幼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過久或保暖過度,孩子身體周圍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使機體處於高熱狀態。這時,由於嬰幼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導致脫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受損。

寶寶正確的穿衣標準:孩子穿衣件數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寶寶發燒,如何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呢?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相關推薦

  潮健康/編輯部 少吃多動瘦不下來?醫師曝2大陷阱讓體重居高不下 許多人在減肥時採取「少吃多動」,體重數字卻不見下降。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指出,少吃多動減肥法其實隱藏著兩大常見陷阱,第一是「吃的少但熱量多」,第二則是「過度節食」,建議多透過飲食記錄並適時諮詢專家,有助於增加健康...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養生之道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才能持之以恆的一直做下去!」台北醫學大學韓柏檉教授今(1/15)日在超級名人講座中精闢點出一般人養生保健的關鍵所在。這場由IZO昊霖預防醫學機構舉辦的超級名人講座-「逆齡防癌抗衰老的蔬果汁」分享會,現場透過韓柏檉教授實際操作分享講座,令與會...

閱讀詳情 »

潮健康/編輯部   心肌梗塞為何容易在冬天發生?  夏天「過度流汗」會誘發血栓反應? 每年11-12月正值秋冬交替期間,早晚溫差極大,若家中長輩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冬天天氣寒冷,血管壁中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

閱讀詳情 »

潮健康/編輯部 時常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  年輕人飲食不正常也會心律不整?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