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黃女士的寶寶今年一歲半,上週五,寶寶患上感冒,隨即出現高燒症狀。連續服藥兩天,孩子絲毫沒有退燒的跡象。到了週日,寶寶的小臉燒得通紅,還不停哭鬧。情急之下,黃女士想到大人捂汗可以退燒的土方,便決定試試。週日晚,黃女士給寶寶穿了兩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襖入睡,同時還蓋了兩床厚被子。一覺醒來,黃女士發現孩子嘴唇和臉上發烏、昏迷不醒、呼吸微弱。醫院急救科經過搶救,最終孩子再也沒醒過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醫生表示,夭折寶寶患上了「蒙被綜合徵」,這種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患者一般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致病原因是由於蓋得過暖、過嚴實造成孩子捂悶缺氧。患病嬰兒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症狀,造成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腦缺氧和腦水腫等嚴重後果。

日常給寶寶穿太多衣服容易導致神經受損

嬰幼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過久或保暖過度,孩子身體周圍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使機體處於高熱狀態。這時,由於嬰幼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導致脫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受損。

寶寶正確的穿衣標準:孩子穿衣件數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寶寶發燒,如何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呢?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相關推薦

撰文:王儷玲 根據衛福部的推估,台灣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數在2026年將增加至77萬人以上,其中以65歲以上老人占最多數。台灣民眾平均需要照護的時間大約是8年~9年,每年照護費用約為60萬元,每人平均照護費用至少需要準備500萬元以上。但目前因照護人力嚴重不足,有近65%民眾須仰賴家人照顧。 再看衛福部...

閱讀詳情 »

網友把維基百科裡的武漢市改名為「新冠市」。(圖/取自維基百科)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大陸日前以防止污名化為由,禁止稱呼「武漢肺炎」,一律改稱「新冠肺炎」;有網友不滿此一決定,便把維基百科中武漢市條目改成「新冠市」,以示抗議。 儘管武漢肺炎的疫情已經相當嚴重,但大...

閱讀詳情 »

台灣宣布即日起提升港澳星泰旅遊警示。(圖/記者李英婷攝)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台北報導 國際間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台灣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宣布,提升香港、澳門旅遊警示為第三級警告,民眾應避免前往進行非必要旅遊。同時也提升新加坡旅遊為第二級警示、泰國則為第一級注意,暫不會限制民...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圍堵武漢肺炎延燒,有眼科醫師砸錢在報紙刊登半版廣告「建議政府將龜山島建設成防疫專區」,奇想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1)日從媒體口中得知此事,苦笑著回「建一個像惡魔島的地方」困難度高、效果也不見得好,但話鋒一轉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