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015年起人工受孕可獲補助 | 健康達人網

2015年起人工受孕可獲補助 健康達人網

台灣生育率一直下降,不孕的民眾想生卻生不出來,借助不孕療法動輒花費好幾萬元,健保卻不給付。為了同時滿足民眾需求與解決少子化問題,衛福部將補助有意進行人工生殖的家庭,依家庭收入區分,2015 年先從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開始,但最終將有排富條款,預計到了第三階段每年將有近 15,000 人次受益。

未來年收入 142 萬元以下不孕家庭皆合資格

國民健康署計畫於 2015 年上半年開始,先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開始補助人工生殖治療的補助,採實報實銷,但一年最高到 10 萬元;自 2016 年開始將對象擴大到年收入不足家戶平均所得 70% 者(約 77 萬元),每年定額補助 3.8 萬元;2017 年再進一步擴大到年收入不足家戶平均所得 130% 者(約 142 萬元),但金額維持不變。

根據國健署的估算,第一階段預估每年可嘉惠 391 人次,增加 143 名新生兒;第二階段預估可嘉惠 9,431 人次,額外增加 1,646 名新生兒;第三階段預估嘉惠 14,844 人次,增加 2,194 名新生兒。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第三階段每年估計費用為 5.6 億元,將由菸捐所得支付。每一家庭除了有一年為期的額度限制,如果先前的人工生殖不成功,來年還是可以繼續申請補助,生育也是人權,不過前提是要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繼續進行人工生殖療法,例如身體狀況與年齡等。

同時規劃品質管理

邱淑媞指出,許多國家由政府補助試管嬰兒之人工生殖術,約可提高民眾 3 至 5 成的使用率,台灣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 1998 年的 2,317 位嬰兒增加到 2012 年的 5,825 位,佔 2012 年度出生數之比率為 2.5%,若以 2012 年度的數字來估算,新方案實施後將可提高至約 3.46%。

但國健署也將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保障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福址。根據統計,台灣的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為 31.6%,較歐洲國家的平均數 23.1% 高,代表植入的胚胎存活並產下的比率高。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泓淵醫師指出,人工受孕為了提高成功生出小孩的機率,一般都是一次植入好幾個受精卵,活產率高即代表這些胚胎全都順利成長最後誕生,從醫學觀點來看,孕婦一次生雙胞胎還沒問題,三胞胎開始對母子都可能產生影響,例如會早產、胎兒體重過輕等,對母親也是負擔。

邱淑媞說,品質管理措施包括訂定胚胎植入數限制,以減少多胞胎及早產、低體重等併發症;將監測累積活產率、OHSS(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生率及多胞胎率等品質指標。黃泓淵也說,補助政策有助於品質管理的原因之一是,過去都是民眾自費,為求保險,民眾多不願減少胚胎數量。

2015年起人工受孕可獲補助 健康達人網
▲人工受孕補助自 2015 年起跑。

補助政策可延緩少子化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說,台灣全球高齡化最快、少子化也最快,依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台灣與 193 個會員國之生育率相比,位居最後一名。2013 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 1.065(194,939人),較 2012年龍年 1.270 下降 0.205,2014 與 2015 年估計則繼續下降至 1.055 與 1.050,但若要維持台灣人口數不變,總生育率應維持在 2.1。

他估計藉由人工生殖補助措施,預計將 2017 年總生育率提高為 1.100。黃泓淵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在10-15%,等於每七對夫妻就一對不孕,只是台灣人觀念問題,有許多不孕症家庭不會站出來。每次人工生殖費用約在 12 至 15 萬元,這項補助將有所幫助。

邱淑媞表示,民眾若有意願接受人工生殖術,在全台有 74 家經許可的醫療院所才能獲得補助。

(首圖來源:Herkie via photopin cc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每次假期要結束的前一天,都會感到特別焦慮,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收假症候群,指的是放完長假後,開始上班、上學時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焦慮易怒、心情低落、疲勞、上班效率低、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嘔吐、暈眩、腸胃不適。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

閱讀詳情 »

肩頸痠痛除了常見的運動傷害或退化性疾病,也要考慮是否為細菌感染。早期發現只需藥物治療即可痊癒,免除承受開刀風險。 一位80歲的陳太太,最近抱怨頸部劇烈疼痛,服用止痛藥仍無改善,因此來到骨科門診。初步檢查發現除了頸部活動稍微受限以外,其實還有輕微發燒。在X光片底下,僅有一般退化性疾病的表現。 由於持...

閱讀詳情 »

這些年來,乳癌始終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多數的女性已意識到此問題,也願意接受乳房檢查。這些高靈敏度的檢查不 只能發現早期乳癌,也能偵測癌前病變或良性腫瘤。影像導引的粗針切片手術是很好診斷工具。但因為某些病灶在追蹤期間可能會轉變為惡性,所以切除良性或高危 險性腫瘤有時是必須的。如何在一個較舒適且...

閱讀詳情 »

英國1名商人因頭痛到醫院做檢查,卻發現自己罹患腦癌,隻剩下3年的壽命,他認為跟每天講手機長達6小時有關。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年43歲的菲利普斯(Ian Phillips)為1家醫療診斷成像企業的運營經理,工作期間相當仰賴手機,每月通話時數長達100小時。 確定罹癌後,他放棄年薪11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