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2歲女長期吃胃藥 胃潰瘍變胃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2歲中年婦人,7年前曾罹患胃潰瘍,最近經常胃痛,自行購買胃藥服用,但一停藥就會痛,以為胃潰瘍復發,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胃癌。醫師表示,長期胃不舒服超過2個月以上,應就醫做胃鏡檢查;若是曾罹患胃潰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癌家族史等高危險群,胃痛超過2周以上,就應就醫。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指出,門診觀察發現,約5成以上的民眾感覺胃不舒服時,會自行購買胃藥服用,其實長期胃部不舒服,服用胃藥情況有改善,但一停藥就不舒服,持續超過2個月以上時,就要留意可能是胃部病變,應儘早接受胃鏡檢查。

而有胃癌家族史、曾罹患胃潰瘍、亞全胃切除病史,以及幽門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經常食用含煙燻或醃漬品、有胃瘜肉、惡性貧血等胃癌高危險群,若胃部不適超過2星期以上,則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邱展賢強調,胃癌早期通常無症狀,當患者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沒有食慾、上腹疼痛、噁心、反胃、胃灼熱感、疲倦、體重減輕、貧血、解黑便等症狀,都已中、晚期。

至於要如何預防罹患胃癌呢?邱展賢建議民眾,平時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高鹽及燻烤食物,並調整生活方式,戒菸、少喝酒;並定期做胃鏡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58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580、581),均為來臺工作之30多歲印尼籍女性。2名印尼籍女性確診 無接觸者指揮中心表示,案580、581分別於今(2020)年10月26日及27日自印尼搭機來臺工作,入境迄今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由於天氣明顯轉涼,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分享,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其實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 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林巧梅醫師指出,秋令屬燥,秋主...

閱讀詳情 »

現在人生活忙碌、飲食西化,不愛粗糙原型的食物,偏好大魚大肉、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連帶使得孩子也跟著挑食。 從孩子離乳後,餐桌上家長的用餐行為正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因此讓小孩認識食物的營養、體驗農人耕作的辛苦、了解屬於台灣在地文化與鄉土情感,也是飲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