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5分鐘生活行動,失眠退散!

掌控睡眠有三種節律,若將這三種節律實際運用在生活行動中,可以推演出三個方便實行的三個法則喔!
5分鐘生活行動,失眠退散!
起床四小時內見光,六小時後閉目養神,十一小時後重整姿勢。將這個大原則簡化成五分鐘就能完成的行動,並分別用在不同的時段,這就是接下來本書要介紹的「三個法則」

第三章將介紹早晨五分鐘─光的法則,是藉由光照,使褪黑激素減少,讓腦子清醒的方法。

第四章將介紹中午五分鐘─負債的法則,只要閉目養神,就能讓腦內的睡眠物質減少

第五章將介紹,是藉著調整姿勢使體溫上升,讓進入睡眠之際的體溫下降的方法。

這些就是引發活力,讓身心恢復幹勁的自然法則。

這三個法則分別源自先前介紹的三種節律,這些節律相互影響,因此就算無法一次實行這三個法則,只要先做到其中一種,能夠落實這三個法則的自然循環還是會逐漸形成。

為了有效活用這三個法則,有件事希望大家能放在心上。
那就是「今天採取行動是為了明天的成果」的正確態度。

《今天的行動會造就明天的節律》
對每天生活忙碌的我們來說,規律的作息似乎比什麼都難。早睡早起對健康很重要,這事不用說也知道,但是在現代的都市型生活中,生物節律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往後延遲,很輕易地就變成晚上熬夜早上賴床的生活。

在忙亂的生活中,我們到底能怎麼做?

我從醫院接觸病患的經驗中有一個感想:能打造健康作息的人與無法維持良好作息的人,雙方對某件事的思考方式不同。

這個差異之處在於是否有著「管理」的想法。

成功打造良好作息的患者,他們並非一心想要過著「有規律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經常評估自己的行動,對於之後的身體狀況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再依此修正。當我對患者說明疾病與今後生活的關聯時,能打造良好節律的患者會有「原來如此。原來我的身體是這個樣子」的反應,就像發現新事物時的反應

病患光是想到要抱病度過往後的生活,不安與消沉的情緒難免一一湧現。然而,如果能藉此認識身體運作的原理,並用科學的角度思考對策時,人們其實往往展現出「真是有趣」的正面反應。
5分鐘生活行動,失眠退散!
《閱讀推薦》
大白天感到倦怠、總是提不起衝勁、有時還會莫名焦躁…?
探究根源都與「睡眠」有關!利用科學實證的法則,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有效提昇睡眠品質,讓你每天精神氣爽、邁向成功之路!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泰國之後,日本也出現武漢肺炎的病例,根據外電報導,一名曾前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中國籍30多歲男子在返日後,因肺炎被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反應,這是日本首次確認發現武漢肺炎病例。對此,疾管署今(16)日表示,目前正向日方查詢...

閱讀詳情 »

▲膽結石常常在大餐後發生,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之後。(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0多歲的吳先生,身材偏瘦,最近一個月以來,只要每次吃完飯後,上腹就會隱隱悶脹,接受胃鏡檢查,不論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都沒有異狀,吃了改善消化功能的藥也沒有變好,進一步上腹部超音波...

閱讀詳情 »

近日高雄傳出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案例,患者目前已痊癒出院,但疾管署也呼籲民眾多加留心防範。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漢他病毒主要是透過鼠類傳染,提醒民眾應留意居家與生活環境清潔,避免與鼠接觸,即可降低感染風險。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什麼?柳朋馳醫師說明,這是一種由漢他病毒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主要...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近年來,「自律神經」一詞逐漸廣為人知,不論是媒體反覆傳播,或是廠商重視「自律神經測量儀」的開發,持續展開系列說明、衛教活動,致使自律神經不再是看似熟悉,又很模糊的名詞,加上「自律神經失調」已被醫學界歸類為精神官能症(註1),開始被大家重視及關切。有些藥局、診所及功能醫學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