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整整一個月吃飽飯就「上腹悶脹」 瘦子原來也會膽結石

▲膽結石常常在大餐後發生,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之後。(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0多歲的吳先生,身材偏瘦,最近一個月以來,只要每次吃完飯後,上腹就會隱隱悶脹,接受胃鏡檢查,不論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都沒有異狀,吃了改善消化功能的藥也沒有變好,進一步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膽囊裡有一顆1公分大的結石,上腹不適的症狀全怪膽結石。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膽結石不一定是肥胖者的專利,因為膽結石的種類,可以分為膽固醇型、色素型及混合型。其中肥胖、吃高熱量、高油脂飲食者,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高,膽囊易形成膽固醇型膽結石;另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機會是男性2倍,可能是懷孕時膽固醇分泌增加所引起的膽固醇型膽結石。

此外,有慢性溶血疾病(如海洋性貧血)、肝硬化、膽道感染者,膽紅素濃度高,也易形成膽紅酸鹽聚合的色素型膽結石。

康本初說,膽囊內的膽汁成分濃度、膽囊收縮情形以及特殊的感染,都可能與膽結石的產生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膽結石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大約只有2到4成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症狀,大多是以右上腹或上腹疼痛來表現,可能會伴隨噁心嘔吐或消化不良,容易在吃完大餐後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膽囊炎、膽管炎甚至胰臟炎,若有持續疼痛、發燒、黃疸現象,未及時就醫可能有生命危險。

康本初提醒,飲食時間不固定、餐跟餐之間時間過長、或有接受過胃部手術後也要小心有無膽結石產生,尤其,有膽結石的患者,需要避免飲食過油過飽,否則容易使膽囊收縮過於激烈,讓結石卡住,造成膽囊、膽管或胰臟發炎。沒有症狀的膽結石,注意飲食,定期追蹤即可,若引起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歲末年終各種應酬聚餐少不了,醫師強調,膽結石常常在大餐後發生,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之後,建議民眾不論本身體態是胖是瘦,過油過飽的飲食還是應該盡量避免,若有相關症狀,應至腸胃肝膽科進一步檢查。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日本出現首例武漢肺炎! 台灣在內全球已有7地區通報風險

過年大掃除躲不掉肩頸痠痛嗎? 快避開4大不良姿勢工具地雷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身體說】 當身邊的人打呵欠時,是不是會忍不住跟著呵欠連連? 打呵欠,具有高度傳染力,光是看到,聽到或想到打呵欠,就會讓人真的打起呵欠來。神奇原因,科學家仍在研究中:有人主張打呵欠是種演化遺跡,露出牙齒向周圍發出警告,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而多數的科學家則認為,這是一種「同理心」現象,就跟笑容一樣,...

閱讀詳情 »

沒有尖下巴哪來的瓜子臉? 打造完美臉型關鍵 墊下巴手術 文/ 徐永康醫師 以人體美學的黃金比例分析來看,下巴的長度應該佔全臉的六分之一,然而東方人普遍欠缺這般立體感的臉型,下巴長度不足甚至後縮,是不少人困擾的問題。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也連帶影響了運勢。所幸現今的醫美技術可以彌補這些天生的缺陷,因此,若...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我喜歡在健身房裡運動。]某人在網路上個人資訊欄這樣說。[為讓自己保持健康,我喜歡登山、騎腳踏車和跑步。]另一個人說。這並不是一般交友網站的個人資料,事實上這是出現在幫助病人尋找適合的內科醫師的網頁,這些醫師這樣形容自己。 當然,醫師應該要成為病人的模範,過個健康平衡的...

閱讀詳情 »

TVBS主播鄭凱云今日主持「正念抗癌啟動身體自癒力」講座,提到因為有家族大腸癌病史,所以非常關心癌症議題。她除了做大腸鏡以掌握健康,也很開心藉由這次活動能夠聽到日本免疫專家谷川先生提供的最新抗癌資訊,原來體內的免疫機制早在治療前,已先啟動對抗癌細胞,在抗癌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身為「健康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