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7歲阿嬤一走就昏 無縫線瓣膜讓她出國看孫

87歲阿嬤一走就昏 無縫線瓣膜讓她出國看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高齡87歲的林阿嬤,簡單行走就會胸悶與昏厥,幾次反覆住院後被診斷為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聽完醫療團隊建議使用最新的「無縫線瓣膜」後決定手術。目前術後已超過1年,恢復良好,症狀解除,甚至還計畫要到美國探視孫子!

導管置放仍有相當比例的併發症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蔡峰鈞指出,經鼠蹊部股動脈導管置放主動脈瓣膜,是近幾年來相當熱門的技術,不用把心臟打開即可解決病患問題,但仍有相當比例的併發症發生,如瓣膜側漏(8~10%)與需要植入心臟節律器(20~25%);同時置入的瓣膜使用年限仍未確定,讓這項新技術目前仍侷限在高齡(>75歲)與中、高手術風險(美國手術風險評估分數>4)的病人,還未能普及到所有年齡層。

無縫線瓣膜的傷口明顯較小

對於手術風險不高或較年輕的病患,但也希望能獲得與經導管置放一樣的術後恢復,長庚心臟外科引進「無縫線瓣膜」的創新手術,與傳統手術一樣會將鈣化的瓣膜切除,減少側漏發生機會,再利用與經導管置放瓣膜類似的金屬支架與主動脈環固定,不須縫合即可完成手術。

雖然無縫線瓣膜手術傷口(6~8公分)與傳統開心手術(20~25公分)相比明顯較小,但仍需體外循環與開心手術,還是有存在的風險與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根據歐洲2013年在這項技術上市後的再評估報告:統計248位平均年齡為76.1歲的病患,發現接受無縫線瓣膜手術後,在平均107天的追蹤期,存活率為98.0%;其中瓣膜側漏(1%)、術後出血(2.8%)、腦栓塞(1.4%)、心內膜炎(1.6%)與日後需置放心臟節律器(6.1%)等術後併發症。

無縫線瓣膜適合50歲以上

目前無縫線瓣膜的適應症年齡與經導管置放相比較低,只要50歲以上的病人希望置換生物性瓣膜、不想終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都適用。但如果會對記憶金屬(鎳鈦合金)或牛膠原蛋白過敏者、主動脈瓣膜根部太大(>27mm)或太小(<19mm)者並不建議使用。

稍微活動就胸悶 應至心臟內外科評估

當家中長者抱怨稍微活動就會胸悶甚至發生昏厥的現象時,心臟主動脈瓣膜退化造成的狹窄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可至心臟內、外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如果檢查結果確認而建議接受手術時,也不用太緊張;因為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可以依病患情況而提供最適合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2日起至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1F登場,守護南台灣健康的靠山—高醫醫療體系,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大同醫院、旗津醫院及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等一校五院,將聯袂參與這場盛大的健康派對,展出攤位設在J518,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登場,一連四天在南港展覽館舉行。在長庚醫院精心規劃的四大主題區中,「特色醫療區」展出現正積極推展的尖端科技醫療、微創醫療、器官移植及細胞治療等;「智慧醫院區」呈現Medical AI在長庚醫院的運用,讓民眾了解長庚醫院如何去打造一全方位的智慧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報告指出,台灣預計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確保台灣醫療體系與社會經濟永續發展,台灣安進三度攜手台灣美國商會與康健人壽,今年更首度與美國在台協會和吉立亞醫藥合作,共同舉辦第三屆健康樂齡論壇,以「公私協力、打造永續樂齡社會」為主題,特別邀請中華民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疫情之下又遇到秋冬流感季,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擴大疫苗衛教宣導範圍,組成「企業新冠流感打擊聯盟」,多家中小企業積極響應,12/1日舉辦頒獎記者會,企業防疫尖兵獎名單更首次見到餐飲、教育業者,顯見已有更多企業願意打造健康安全的職場,現場除了公開《職場防疫措施調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