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但65%患者卻會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所以必須及早給予治療來改善預後,並避免後續的後遺症。

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

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3大類: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因此不容易特別作預防,而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所引起,有相關病史的家長則更需要注意神經學症狀,並針對根本疾病作良好控制來預防腦部受到影響。

臨床症狀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

根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容易因診斷不易而無法及早治療,導致留下後遺症。余文豪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兒童患者的臨床症狀除典型的單側偏癱外,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
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治療

余文豪醫師說,目前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多從成人的治療準則延伸來,年紀大於2歲且發病到確診時間小於4.5小時的兒童,在無相關禁忌症情況下,考慮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加速血栓溶解,以減少神經傷害。

急性期重症照護避免二次傷害

不過,因為早期診斷的困難,統計上只有不到2%的兒童患者符合接受t-PA的條件。無法接受t-PA治療的孩童,急性期則可透過良好的重症照護,如:適當的血壓、血糖、體溫、腦壓的控制,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避免二次傷害。

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

余文豪醫師提醒指出,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根據不同的成因,有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需要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以避免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雖然我的孩子是早產兒,但我以一般足月孩子的心來教育他們,不讓他們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有兩位早產兒的阮媽媽育兒的最大理念。大千綜合醫院和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合作,舉辦早產兒的家長成長團體活動,除了邀請阮媽媽和民眾分享養育的酸甜苦辣,現場還安排小兒科及復健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來是流感高峰期,春天氣變化大使得病毒擴散快速,有部分民眾以為感冒時多運動,讓身體發汗就能讓感冒症狀舒緩,但小心,過量運動反而消耗體力,帶來反效果;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家醫科主任李宗霖指出,主要是因運動時會使呼吸加速,讓病毒更容易跑進肺部深層,使得病情加劇。 跑步運動舒緩...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滙圖網) 黃瓜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脆甜多汁、物美價廉,而且有美容減肥、利尿防病的功效。但大部分人在吃黃瓜,或者切黃瓜的時候,都習慣將黃瓜把兒扔掉,其實這是一種浪費!據《三九養生堂》的一篇文章介紹,黃瓜把兒的營養價值很高,黃瓜把兒含有較多的苦味素,苦味成分為葫蘆素,是罕有的排毒養顏食...

閱讀詳情 »

接吻、吮吸、舌頭間的拳擊、法式濕吻……無論你如何稱呼它,接吻這件事可以非常可愛、性感、令人滿足,同時也可以是笨拙的、粗糙的、令人失望的。一個吻可以很短很甜蜜,亦可又長又激情。它可以是小鳥般輕啄,也可以像是一台開足馬力的真空吸塵器。關於這一點,當你認真琢磨時,接吻是噁心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