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人跟你親親時他根本不想「交換唾液」,他只是想......!七個關於「接吻」的真相,有太多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接吻、吮吸、舌頭間的拳擊、法式濕吻……無論你如何稱呼它,接吻這件事可以非常可愛、性感、令人滿足,同時也可以是笨拙的、粗糙的、令人失望的。一個吻可以很短很甜蜜,亦可又長又激情。它可以是小鳥般輕啄,也可以像是一台開足馬力的真空吸塵器。關於這一點,當你認真琢磨時,接吻是噁心的!你摩擦你的嘴唇,張開嘴巴吮吸另一個人的舌頭和唇舌。你們相互分享唾液和細菌、熱氣、以及任何剛吃過的東西的殘跡。然而,世界上90%的人依舊接吻,並且絕大多數人對此非常喜愛。

男人跟你親親時他根本不想「交換唾液」,他只是想......!七個關於「接吻」的真相,有太多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圖片擷取自wikihow)
科學可以解釋接吻的愉悅。我們的嘴唇和舌頭富含神經末梢,在美妙的擁抱中可以讓我們感到眩暈和激動。故而無論接吻有多怪異,我們還是經常幹,並且總在找尋各種方法儘可能多地做這件事。

以下是關於接吻的7個冷知識真相,你可能對此聞所未聞。

1.接吻很髒,但不及握手髒。

在10秒的接吻中,我們會交換8千萬個細菌。是的!一個吻可以包含278種不同的細菌。不過樂觀地看,95%的細菌都是無害的。換句話說,一天下來,我們通過握手感染細菌而生病的概率更大。這簡直讓人禁不住想像,我們是否該用接吻代替握手。

2.男人並不想交換唾液,他們只想給予唾液。

你是否曾想過男人為什麼熱衷於將舌頭推入你的喉嚨?有證據表明,唾液內含有睾丸激素。科學家推測,男人可能無意識地試圖將睾丸激素傳遞給他們的接吻對象,以促進對方的性慾望。

3.接吻預防齲齒。

既然說道唾液了,那就提一個小趣聞:接吻會使你在口腔內分泌更多的唾液,幫助清洗掉你牙齒上導致蛀牙的菌斑牙垢。

4.長得好看的男人更喜歡接吻。

一項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那些認為自己的長相更吸引人、女朋友更多的男人,更看重接吻。其原因也許是由於好看的人有更多的選項——而接吻則是評估的一種方式。

5.覺得接吻駭人?那叫接吻恐懼症。

雖然很奇怪但確實存在:我們有一個專有的科學名詞「接吻恐懼症」來描述那些對接吻感到恐懼的人。僅僅想到接吻這件事就會使他們感到困擾;事實上,在螢屏上看到其他人接吻就會使他們陷入完全的恐慌中。

6.上班前親吻妻子的丈夫活得更久、掙得更多。

上個世紀60年代,西德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上班前親吻妻子的丈夫平均可以多活5年。並且,他們的收入比那些離家前不輕啄伴侶的人多20%-30%。

7.不吻老婆,上帝會懲罰你的。

好吧,也許並不是上帝。但是上述那項研究還發現了一個關於「開車和親吻」的奇怪而有趣的關聯:比起離家前親吻老婆的人,不這麼做的男人出車禍的幾率高出50%。不過這倒也說得通:那些上班前親吻老婆的男人心態更加積極,使得他們更少被消極念頭所困擾分心,故而車技更好。

 

文章轉載

>>我猜你還會想看:

男人跟你親親時他根本不想「交換唾液」,他只是想......!七個關於「接吻」的真相,有太多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女性的妹妹異味太重很尷尬!3種方法教你去除,再臭都可以變香的!

男人跟你親親時他根本不想「交換唾液」,他只是想......!七個關於「接吻」的真相,有太多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什麼!他們居然可以是「男人私處的保護神」!愛上他們後很多難以開口的疾病都可以擋!

男人跟你親親時他根本不想「交換唾液」,他只是想......!七個關於「接吻」的真相,有太多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畫面中男子不斷親吻昏睡中的女學生,表情陶醉,略帶微笑...!沒想到他的身份是...好震驚喔!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累計至昨(24)日,韓國疑似因流感疫苗死亡36人受到全球注目,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再次受到詢問,台灣流感疫苗是否有嚴重不良反應,莊人祥回應,台灣流感疫苗施打目前沒有「異常」訊號;另外,傳出台北市學生流感疫苗短缺,莊人祥也說,配給數量由北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傳出帛琉與台灣計畫雙方開放「旅遊泡泡」,相互降低防疫措施強度,讓台灣民眾可以用團進團出方式前往旅遊,昨(23)日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對外表示,帛琉對於是否能百分百防疫較無把握,11月可能不能上路,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宣佈,尊重帛琉考量暫緩實施。 莊人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酒糟性皮膚炎患者最怕就是處於悶熱潮濕天氣,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又誘發症狀。食藥署表示,尤其防疫期間,長期戴口罩,加上換季天氣不穩定,更容易埋下誘發的危險因子,因此除了在生活上做好足夠的保養工作外,也應依照不同症狀給予合適的藥物或其他治療,才能真正有效控制。玫瑰疹易與其他皮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這項研究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背側核區養成習慣行為 腹側核區影響動機情緒國立陽明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