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PM2.5濃度增加 肺阻塞容易惡化

PM2.5濃度增加 肺阻塞容易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多認為,空汙物質與肺阻塞有關,但一直找不到實際證據證實這論點。今年美國〈胸腔〉(Chest)期刊連續兩期刊登研究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10µg/m3,住院率增加3.1%,死亡率增加2.5%;當PM2.5平均濃度高於75μg/m3,就會增加肺阻塞患者急性惡化發作比例。

PM2.5 誘發肺阻塞COPD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級主治醫師、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鄭世隆表示,近年來,台灣肺阻塞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多是50、60歲患者,近來40多歲的患者越來越多,門診中最年輕的患者約42歲,40歲以上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肺阻塞患者以男性居多,最主要致病原因為吸菸,其次為暴露在具有油煙、粉塵,或化學物質環境,甚至近年研究發現,PM2.5細懸浮微粒也都會誘發肺阻塞,像上述研究就是佐證。

初期似感冒難察覺

鄭世隆醫師表示,肺阻塞初期症狀為長期咳嗽、有痰等,與感冒相似,早期患者難以察覺,當病情逐漸惡化,患者會開始感到喘不過氣,特別是做一些較耗費體力的活動,「喘」的情況會加劇。而肺阻塞通常是漸進式惡化,無法以藥物完全治癒,目前對於肺阻塞的治療僅能延緩肺功能惡化。再進一步提升善病患運動能力、生活品質,並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嚴重度、減少住院次數。

2017治療肺阻塞最新指引 遵循123原則

最新出爐的2017年全球肺阻塞治療指引,提出123原則,以單方LAMA作為治療出發點,也就是輕度肺阻塞患者以1-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患者以2-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反覆急性惡化者以3-複方支氣管擴張劑加吸入性類固醇治療。

鄭世隆醫師強調,最新治療指引推薦LABA及LAMA作為治療中重度肺阻塞首選藥物,原因為如果中重度患者一開始就用三種藥物治療,擔心未來如果急性惡化會無藥可用,因此建議123階梯式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最好戒菸,否則治療效果可能很有限。跨國大型研究也顯示,使用複方氣霧式噴劑12週比使用單方藥劑提高87%的肺功能,使用54週後,肺功能改善約兩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6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6)日新增3例新冠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例各分別由菲律賓(第782例與第783例),與印尼(第784例)入境,都持有3日內核酸陰性檢驗證明登機,入境檢疫期滿自費採檢確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782例與第783例都是菲律賓籍20多歲男性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出現消化不良或胃痛時,你也常自行吞胃藥以緩解不適嗎?小心長期過量服用,恐引起副作用。食藥署指出,胃藥擁有中和胃酸的制酸劑、減少胃酸分泌的抑制劑、胃壁黏膜保護劑、消脹氣用藥等多種功能性不同的特性,其中常見的為制酸劑,藉由弱鹼性的金屬離子中和胃酸,不僅療效快,安全性較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5歲的詹女士,膝蓋疼痛已經很多年,經X光檢查發現,膝蓋內側跟前側都三度退化,經過許多醫師給予服藥注射針劑等治療還是疼痛無法彎曲,造成生活不便,醫師建議要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但是詹女士很多朋友開完,術後疼痛很久都不敢動,且膝蓋還是不太能彎,所以她很擔心要換人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因此政府積極地執行各項口腔癌防治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楊奕馨研究員與國民健康署,今(2020)年7月於口腔腫瘤期刊《Oral Oncology》發表台灣檳榔嚼食盛行率有效下降的成果。口腔癌發生率高 全因嚼食檳榔惹禍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