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防疫期間學校採遠距教學視訊上課,學童過度使用3C產品造成近視度數暴增,新竹馬偕醫院眼科蔡佳容醫師提醒,雖然學童無法避免3C產品的使用,但近視預防勝於治療,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適度讓眼睛休息放鬆,並定期回診眼科檢查,若出現近視徵兆,務必尋求眼科醫師的專業協助,選擇適合孩子的矯...
閱讀詳情 »曹穎娟
檢查驚見癌細胞滿天星 「合併療法」有效控制轉移性攝護腺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屏東一名年約60歲的林先生,確診攝護腺癌時即是屬於高腫瘤量(High volume),且全身多處骨頭已遭侵犯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經醫師評估採以荷爾蒙治療,再加上6次化療療程,期間腫瘤控制相當穩定,目前僅需每三個月回診接受荷爾蒙治療,也讓他得以回復正常生活。善用篩檢工具定期...
閱讀詳情 »台灣研究找到免疫調節機制新方向 鎖定開發免疫治療標的藥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有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成為抵禦病毒入侵的關鍵。國內一份最新研究成果就發現,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有助於提升T細胞的多功能性,扮演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關鍵角色的PRMT1分子更可以做為T細胞免疫治療的標的物,讓免疫調節與免疫力提升有了更多新的研究方向...
閱讀詳情 »28歲三陰性乳癌第四期 基因檢測BRCA突變救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28歲女性,去年於澳洲打工時發現乳房出現小腫塊,但當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洲全面封鎖出境導致無法回台治療。因澳洲醫療費用高昂,一直忍耐到回台時才就醫,此時乳房腫瘤已痛到身子無法站直,經檢查後發現已出現骨轉移,確診為「三陰性乳癌」四期。雖其男友毅然決然將自己的頭髮全...
閱讀詳情 »【有影】陳時中喊「疫情穩定可控」 居檢全面鬆綁!14天縮為10天 1人1戶在家就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檢疫天數縮短為10天的「台灣模式」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公布最新入境檢疫政策,強調在國內Omicron患者9成9都能在10天內發病、被篩出的經驗之下,決定鬆綁未來入境居家檢疫政策,改為「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
閱讀詳情 »九旬婦嚴重白內障無法自理 靠手術重拾「睛」彩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九旬患者雙眼嚴重白內障,導致視線不佳,生活無法自理,也因此造成家中極大負擔。知名眼科院長蘇俊峰分享,因該患者水晶體過度混濁,手術困難度高,又易引起相關併發症,可謂是白內障手術中的大魔王等級!不過在手術房全體醫護同仁努力之下,最終順利完成白內障手術。術後患者張開眼後,...
閱讀詳情 »政府「催生」半年已發10億元!不孕治療增7成 40-44歲成長最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政府催生,衛福部去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把補助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上路已超過半年,國健署今(9)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接受治療人次成長7成,全台已經有1.4萬對夫妻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已核發費用超過10億;其中又以妻子年齡在「...
閱讀詳情 »【有影】地方高標準「一人確診全校停課14天」 陳時中說話了:稍嚴格了一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一波Omicron本土疫情,染疫者不少都是幼兒園或國小學童,讓校園停課問題再浮出檯面,目前包括雙北市跟桃園市都宣布採取「一人確診,全校停課14天」的高標準做法,是否衝過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下午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思考了許久才吐出一句「是稍微嚴格...
閱讀詳情 »你更年期了嗎? 經期改變不是唯一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900年,根據美國統計,人類壽命只達49年。但到了 2005年,人類平均壽命,男性可達83年,女性則已達85年。目前高齡的普遍定義為65歲以上,根據目前統計,9成的人皆會進入高齡。醫界努力目標 進入老化衍生疾病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梁玉惠表示,在20世紀早期,如何...
閱讀詳情 »現代生活壓力大 人人都有可能需當自殺「守門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總說遠親不如近鄰,代表鄰居之間相互照顧、扶持,感情交流甚至比距離遠的親戚來的頻繁,但現在不只是住在隔壁的鄰居,甚至連住在一起的同住家人都不一定能互相熟稔,彼此對對方的生活不了解,更遑論內心更深處的負面情緒。在步調快速、壓力如山大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可能有機會扮演到「...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