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雨珍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雖然疫情趨緩,微微鬆綁部分防疫措施,像是民眾外出用餐,有些餐廳已經移除隔板。但還是滿多民眾,在疫情期間養成烹飪自煮的生活習慣,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謝瀠伊分享「輕爽增肌彩虹三明治」食譜,運用植物富含的植物營養素,讓民眾輕鬆獲得植物營養素、提升自我免疫力,進而抵禦外來疾病。吃對5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昨(26)日最新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新增9起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5人接種AZ,年齡皆逾43歲。4人接種莫德納,年齡都超過69歲,為接種後6天到65天死亡。 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累計962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其中以接種AZ疫苗人數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郭怡真主任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落在45到69歲之間,尤其乳癌病理報告複雜與困難度同樣高居婦女癌症之冠,常叫初診斷罹癌的病友光一開始跟醫療團隊溝通治療方案時就飽受挫折,癌症希望基金會今(26)日更宣布攜手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台灣乳房醫學會,由專業的名醫群擔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青少年的憂鬱不要忽略。一名高中女學生原本個性外向,最近卻常常情緒低落,時常請假,經過學校輔導室與父母溝通,建議至兒童心智科門診接受評估。 「常有死亡念頭闖入腦海」父母表示女同學這兩個多月來情緒低落、表情淡漠,動作反應緩慢,思考變得遲鈍,睡不好也吃不下飯,常常把事情做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七十餘歲的曹老伯,有長期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不過控制尚稱穩定。眼科方面則因為隅角開放型青光眼、白內障而在眼科追蹤,以及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接受過全視網膜雷射光凝固治療。某次於眼科回診,主訴左眼視力變差約兩周,經眼底檢查,診斷為高度懷疑左眼發生中心視網膜靜脈阻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今(12)日舉行時,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首先報告好消息,我國疫情確診人數又回歸本土+0,不過仍有四位境外移入。指揮中心表示,將持續觀察,逐步放寬,讓社會可以適應生活。 陳宗彥指出,今天的疫情狀況,沒有本土的病例,有4例境外移入,沒有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機、平板、電腦…你家的孩子也是擁有超過3項以上數位設備的新世代嗎?當心不當使用恐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與心理健康,因為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年輕孩子的學習表現與他們多常抱著數位設備入睡有關,總是允許孩子在床上使用數位設備的家庭,其中有將近6成的孩子學校課業受影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莫名疼痛,小心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南部一名荔枝老農的左大腿經常莫名痠痛,卻長期忍受不適,照常下田工作,沒想到去年症狀加劇,諮詢骨科醫師發現異常,進一步檢查,PSA指數竟超過1千(正常值小於4 ng/ml),且全身20多處骨頭已遭攝護腺癌細胞侵犯,確診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