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物製藥企業深耕台灣 以創新藥物扭轉癌友命運

​生物製藥企業深耕台灣 以創新藥物扭轉癌友命運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全球知名生物製藥企業深耕台灣超過半世紀,除了推出抗病毒藥物、協助政府減緩B肝危機,近年投入發展血液疾病、癌症免疫藥物以及免疫科學療法,期待以創新藥物為病友帶來希望。該企業也推出全新企業識別、新一代大藥廠樣貌就此誕生,期望以「手」意象傳遞「用科學扭轉病患的命運」的願景。

助政府推動 肝癌治療及B肝防治

肝病曾有「國病」之稱,「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在2003年前皆高居十大死因第6位,台灣曾是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率最高的國家,根據衛福部資料,每5名台灣人,就可能有1位是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約四成會持續有肝炎發作情形,且15-20%會發生肝硬化,增加後續演變為肝癌的機會。企業於1965年成立台灣子公司,2006年起投入B肝治療,並與台灣政府有許多合作機會,至今已治療超過13萬名B型肝炎患者。

血液、腫瘤免疫療法大跨步 助病友戰勝重症

除了抗肝炎藥物外,全球知名生物製藥企業總經理文以中表示,企業於血液疾病、免疫科學、腫瘤治療等三大領域更上一層樓。目前在台灣已推出9支藥物,可治療14種疾病,未來三年間將擴展至14支藥物,預計可治療多達40種疾病,包括癌症、海洋性貧血、多發性硬化症、骨髓纖維化等等。

全球醫藥事務處亞洲區處長洪旭昇醫師分享,現階段公司發展血液疾病與免疫腫瘤治療。首先,免疫療法透過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現今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實際投入固態腫瘤,如黑色素瘤、胃癌、肺癌、食道癌等多癌別的治療;至於血液疾病,十多年來,支持多發性骨髓瘤病友,免疫調節劑不僅成功延長病友的生命,更積極協助減輕病友們的經濟負擔。

過往十多年來也提供專門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症(CML)的藥物,幫助超過千名患者妥善控制疾病、讓CML成為慢性癌症,針對棘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高風險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藥物自2010年幫助了將近2,000名病友;而在免疫科學領域,多年來幫助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友,後續也將為多發性硬化症、骨髓纖維化病友們提供創新藥物。除了血液、腫瘤等癌症與免疫疾病領域外,將來也會投入纖維化、神經科學、轉譯醫療、數位醫療等範疇,將科學研究成果運用於臨床試驗,帶給病友們更多可能。

「手」護病患、員工希望 助台灣站上國際舞台

迎向整併與疫情挑戰,也持續調整組織與團隊,如今,全新企業識別以簡單且全球通用符號「手」作為設計核心,不僅傳達「療癒」意涵,也象徵對病患付出關懷的人道精神,體現企業願景,也是致力於實現科學關懷及病患優先的承諾。

文以中表示,除了提升病患福祉視為首要任務,員工也是企業核心,近期甫獲Great Place to Work-Certified™  Organization (卓越職場認證™ 機構)肯定,將也持續促進職場平等、打造多元共融就業環境。未來也將推動CSR計畫,與台灣新創公司合作,將台灣優異的數位能力、醫療技術帶上國際舞台。期待與政府、外部夥伴及社會合作下,與台灣共榮共好。

【延伸閱讀】

高血壓患者注意!居家正確量血壓,請掌握722原則

各國紛解封 台灣出國旅遊也近了?專家曝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近來,「禿子跟著月亮走」一詞,大家朗朗上口,談到男性掉髮甚至成為雄性禿,頭頂上童山濯濯,卻是有難言之隱。造成雄性禿的元凶除了遺傳,也有研究指出,男性鍛鍊肌力運動過度,可能導致掉髮。皮膚科醫師將揭開事實真相,並教大家透過正確方法,幫助男性變「髮」圖強! 外傳歐洲足球場上,足球明星進球越多,頭髮越少。赫...

閱讀詳情 »

冬天冷颼颼,又到進補的旺季,許多人大啖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這一些進補食材往往過於油膩,一般人的傳統觀念是吃太多這些油脂、刺激性食物,會導致毛囊大量出油,阻塞毛孔,甚至容易造成掉髮;皮膚科醫師表示,其實這是常見迷思,飲食油滋滋並不會直接影響掉髮,甚至導致禿頭!本身是雄性禿的人,掉髮的元凶主要來自...

閱讀詳情 »

每次洗頭、吹頭髮,梳子上總是卡了大把髮絲?浴室、家中地板,隨手一撈都是滿滿落髮?面對上述問題,您還存在都是換季惹的禍,沒有什麼關係的想法嗎?專家提醒,小心輕忽掉髮問題,恐讓雄性禿在不知不覺中偷偷找上門,增加禿頭風險。 動不動就掉髮有原因!雄性禿患者慎防內在、外在2因素夾擊 皮膚科黃禎淦醫師表示,冬天...

閱讀詳情 »

糖尿病雖然不是絕症,但是,併發多種慢性疾病卻猝不及防!糖尿病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平均每55分鐘就奪走一條人命!尤其幾乎佔糖尿病患者9成的第二型糖尿病人數,持續快速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令人人擔心提早產生併發症。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美國《時代》(TIME)報導,美國醫學協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