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攻略》LINE聊天機器人 乳癌病友康復最佳導航

《乳癌攻略》LINE聊天機器人 乳癌病友康復最佳導航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全球新增約230萬起乳癌病例,擠下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每天更有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乳癌亞型及藥物種類眾多,攸關後續治療的基因型態更是複雜,病友在初診斷時要花費很多力氣閱讀吸收資訊,進而與醫護團隊討論最合宜的照護模式。


《乳癌攻略》為病友題綱挈領 量身打造精準資訊


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陳啟明醫師指出,除非病人是從事和醫療有關的工作,否則她不會知道這些分子生物學的知識。尤其,乳癌的治療是量身訂做的,會針對每一個病人的需要,題綱挈領的提供精準的資訊,病人如有清楚的概念,會幫助其更了解自身的治療計畫。


《乳癌攻略》正是為了提供病人量身打造的資訊所誕生的LINE聊天機器人。病人只要拿出手機,點選自己的分期及病理報告的結果,包括:荷爾蒙接受體、HER2、FISH的陰陽和Ki-67指數的高低,系統即會自動分類此病人的乳癌亞型,並顯示和癌友有關的治療方式、藥物、副作用對策等實用知識。


無論是早期或晚期乳癌 都有很好的治療機會不要輕言放棄


此外,《乳癌攻略》內建「就醫提問單」功能,循序漸進地引導病友了解自己針對治療、費用、生活品質及社心資源的期待,並鼓勵病友和醫護團隊討論該面向考量。小方表示,「如果可以事先知道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可以先做心理準備、會降低恐懼。」她形容《乳癌攻略》就像導航,在康復的目標下,它會引導病人往這樣的方向前進。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亦表示,醫護專業有責任傳達正確、及時、淺顯易懂、經過整理的訊息,讓病人可以有自信地和醫護團隊討論,進而得到最適切、合宜的治療。他同時鼓勵癌症病人:「乳癌是治療成績非常卓越的癌症,無論是早期或晚期的乳癌都有很好的治療機會,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9年起,積極開發癌友的數位工具。基金會董事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邱秀渝表示,在數位習慣越來越普及的現在,尤其許多乳癌病人相當年輕,基金會與時俱進,善用數位工具,為病人產出和生活貼切的衛教模式。


在10月「世界乳癌防治月」這個別具意義的月份,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出了LINE聊天機器人《乳癌攻略》,只要加入好友,LINE機器人就能循序漸進引導癌友理解各期別的差異、治療方式、用藥、副作用等等,搭配清晰易懂的圖文說明,讓初診斷癌友不會像無頭蒼蠅般在網路上茫茫搜尋,透過《乳癌攻略》能快速掌握治療重點,讓癌友在治療中能《懂看、會問、找資源》,從而提升疾病知能,幫助治療溝通不卡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開學視力檢查近視度數暴增 疫情期間用眼習慣改變惹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了協助老年人預防跌倒事件再次發生,成大醫院復健部和斗六分院復健科,找來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協助進行研究,成功推出GO APP 1.0版的APP軟體;成大醫院復健部醫師連偉志指出,透過APP軟體能監測個案步態,找出跌倒的高危險族群,且提供個人化復健治療,目前臨床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5歲江先生,20歲那年因工作從高處跌落,從此胸椎以下癱瘓無力,這一臥床就是十幾年,造成年邁的雙親負擔不小,所幸2015年慈濟社區志工訪視通報後,由台中慈濟醫院接續醫療關懷,經過一年半慈善和醫療的聯手,總算讓這名江先生順利走出家門,並積極持續復健。 患者雙腳接近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殺事件層出不窮,讓自殺議題彷彿成為社會禁忌話題,就怕談論自殺事情恐會使危險性增高,有自殺念頭的人不願尋求幫忙等發生;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江依潔指出,其實這只是自殺的迷思,公開談論自殺話題,不但能幫助想自殺者願意和身邊的人透漏念頭甚至傳遞求助訊息,這時也能給予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2歲男性兩年前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但視力又逐漸模糊,且產生眼睛刺激與疼痛。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昱欣診斷為白內障術後產生「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嘗試局部給予降低眼壓、高張性眼藥水,並配戴治療性隱形眼鏡,病人視力模糊及不適稍獲緩解;但最終施予角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