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胞胎早產兒間隔生產 馬偕周產期跨團隊助順產

雙胞胎早產兒間隔生產 馬偕周產期跨團隊助順產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以周產期醫療的專業判斷,胎兒每留在子宮內多一天,成熟度及存活率即能提升多一些。體質不易受孕的鄭太太喜獲雙胞胎懷孕喜訊後,因上一胎的早產經驗讓她更加謹慎,而醫師考量鄭太太的早產史,14週即為其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不料,懷孕23週時因腹痛出血而住院安胎,三天後子宮頸仍持續擴張且胎膜鼓出,必須即刻生產。

雙胞胎間隔生產 提高胎兒存活率

在與產婦及家屬討論後,希望增加另一個胎兒的週數及成熟度,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學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宜雍選擇為鄭太太施行雙胞胎間隔生產,先自然產出23週6天、570公克的大寶,由在產房待命的新生兒科團隊接手急救。周產期團隊同時間迅速修短大寶的臍帶再塞回子宮,投以抗生素及安胎藥物密切觀察,並再次施以子宮頸環紮後安胎治療。經過12天的住院安胎,因胎盤剝離合併大量陰道出血,在25週4天剖腹產出830公克的小寶。

跨團隊細心照料 早產兒順利度難關

陳宜雍主治醫師表示,雖然小寶肺部發育仍不夠成熟,但呼吸較有力且活潑好動,使用呼吸器僅三天即拔除氣管內管,改使用經鼻呼吸器支持;大寶則一路驚險面對肺水腫、肺出血、低血壓、腦室出血等難關,陸續接受動脈導管結紮手術、腎上腺皮質素治療、持續插管使用呼吸器等,所幸強韌生命力屢屢展現,也讓醫護團隊士氣大增。

產婦有這些狀況 應及早與醫師討論

由於高危險孕產婦及極低體重新生兒照護的歷程非常複雜且充滿變數,陳宜雍主治醫師提醒,產婦若有流產史或高危險妊娠條件,如:高齡、疾病史、妊娠糖尿等,須及早與主治醫師溝通醫療計畫並了解每個孕程可能的風險,建議即時轉診至周產期及高危險新生兒照護設備及人力均齊備之醫療院所,以期增進高危險孕產婦及胎兒的安全與健康。

【延伸閱讀】

愛滋感染者餘命與常人無異 但慢性病恐提早十年上身

脖子卡卡如機器人 僵直性脊椎炎作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4歲的陳先生,罹患乾癬長達27年,他曾尋遍多家皮膚科,試過塗抹辣椒偏方,痛到苦不堪言,仍不見成效;最後,他回到醫院求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經過注射一劑,15天內病況大幅改善,持續治療、改善作息,至今乾癬未再復發。乾癬用偏方 花錢又受罪從事木工裝潢的陳先生回憶,乾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癌症已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癌症治療後該怎麼吃?常常令癌友及家屬相當困擾。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於治療結束後,即恢復均衡飲食,以選擇天然食物為主,且配合規律運動,以免進食過多,造成體重過重,才能常保身體健康。癌友聰明吃&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活動、助控糖!全台約有百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更是連續6年高居女性十大死因第3位,約有近5000名女性死於糖尿病。國健署呼籲,糖友透過身體活動將糖化血色素控制7以下,能夠有效減低糖尿病合併症發生、降低死亡率。全球2億名女性罹患糖尿病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天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藝術家眼球先生,首創獨一無二「斑馬藝陣」,以創新的醫療衛教方式,將癌症宣導藝術化、趣味化、生活化。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斑馬紋絲帶為防治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徽章標誌,以「斑馬非馬」暗喻,提醒民眾認識10大警訊。神經內分泌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