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蒐》孕婦逐月養胎 要調整飲食習慣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報導】

婦女懷孕之後,除了滿懷喜悅之外,也開始擔心不知該如何照顧胎兒。

專家看法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傳統中醫講究「逐月養胎」,據此調整飲食習慣,通常早期宜養胎氣、中期宜助胎氣、後期宜利生產。胚胎發育從一至十月,每個月都要注意調整飲食習慣,如此才能生下健康寶寶。



《特蒐》孕婦逐月養胎 要調整飲食習慣

圖:資料圖庫


懷孕一個月

羅醫師指出,這時候胚胎剛剛形成,因此,三餐應稍細熟爛,主食可多吃一些大麥粉,副食調味主要以酸味為主。因為孕婦多半愛吃酸。中醫認為,酸味入肝,所以應補肝以養胞胎。至於辛辣類、腥躁類食物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影響胎氣。

懷孕二個月

羅醫師指出,孕婦早孕反應較嚴重,如果要防止嘔吐,可以在起床前多吃些烤饅頭乾、餅乾,不要吃湯菜、稀飯粥。晚餐後嘔吐減輕,這時候可以吃得豐盛。此外,少量多餐、清淡可口、不油膩食物,同樣有助於防止孕吐。

早孕反應指的是懷孕早期,孕婦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厭油、胃口差等症狀。

懷孕三個月

羅明宇指出,這個時期孕婦往往易喜易怒,這時宜調肝養胎,需要比平時多吃一些瘦肉、魚類、雞蛋、大豆製品。

懷孕四個月

羅明宇指出,孕婦可多吃一些粳米,倘若孕婦想吐不想吃,這時宜調和胎氣、清肝養胎,經過中醫診斷評估後可吃點菊花烏雞湯。

懷孕五個月

這個時期是胎兒生長發育最迅速時期,同時對營養需求最大,因此,飲食原則不僅要量多也要重品質,這時可以吃一些豬肉、豬肝、豬血、羊肉、牛肉、雞蛋、魚類、海帶、紫菜、芝麻、花生、核桃、蔬菜、水果、大骨湯、大豆製品等食物。

懷孕六個月

孕婦宜少吃寒涼食物、多吃粳米粥、麥冬雞湯,對孕婦來說有補益作用,有助於防範外在邪氣對人體造成影響。

懷孕七至九月

為懷孕後期,這時胎兒日趨成熟,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如果胎兒發育良好、孕婦身材較胖,建議稍微限制飲食,以防胎兒過大導致分娩困難,反過來說,如果孕婦體質不良、胎兒發育不佳,建議加強營養,三餐要吃得更好。

懷孕十個月

這時候胎兒的五臟六腑等都已長成完備,胎兒等待生產。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71956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疫情逐漸受控,疫苗也陸續到位。隨著施打族群擴大,坊間充斥許多施打疫苗引發負面影響的疑慮。然而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保護傘,隨著變種病毒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流行,民眾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看法有所保留,本次邀請台灣疫苗推動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教授及理事長黃玉成教授,為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