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夜尿十次」人生變調 4種夜尿類型搞懂才能對症下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夜尿」擾人美夢,尤其在寒冷的冬夜裡要離開溫暖的被窩更是折磨人,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振興醫院泌尿部醫師楊景偉提醒,夜尿其實可細分4大類,得找對發生的原因,輕者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就能改善,否則就得要靠藥物甚至手術來一勞永逸。

所謂的夜尿,指的是一個人在主要睡眠期間醒來而去小便,根據統計,發生率會隨著年紀增長比率越高,在20至40歲年齡層發生率約2成;到了60至80歲攀升至約6成;80歲以上就有多達8成。

65歲的張先生就是一例,即將從服務了30多年公司退休的他,去年底開始,突然產生頻繁夜尿問題,最嚴重時一個晚上起來十幾次,站在馬桶前許久,但不是尿不出來,就是只尿了2、3滴而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檢查才發現,是因為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加上即將退休引發的焦慮,引發夜尿。

楊景偉指出,夜尿可分4大類,包括「全日多尿」,即24小時的總排尿量超過體重(公斤)x40毫升,如60公斤男性每日排尿總量超過2400毫升,即診斷為全日多尿症,可能要考慮是否因糖尿病、尿崩症或多渴症而引起。

第二類則是「夜間多尿」,正常人一整天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而夜間多尿定義為夜間排尿量總合大於全日總排尿量33%以上,原因為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其次身體血液於夜間時回收至腎臟而導致夜尿過多,多跟系統性慢性病有關。此外,睡前喝太多液體亦會引起夜間多尿。

楊景偉說,第三類及第四類則是「容量減少」及「睡眠障礙」,前者可能因膀胱收縮力降低,尿容積減少會引起夜間頻尿,男性最常見就是攝護腺肥大;女性若有泌尿道感染發炎,亦會造成尿急、夜尿等症狀。而睡眠不好的人晚上就會起床排尿,精神性原因包括焦慮症或憂鬱症引起睡眠問題而產生夜尿;心理性原因如有些人對膀胱裡尿液特別敏感,即使尿量一點仍必須把尿液排空才能安心入睡,全因情緒焦慮引起的。

楊景偉門診經驗,夜尿患者常合併2種以上原因,像張先生就是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同時又合併憂鬱症,引起睡眠障礙而產生夜尿。症狀輕微者建議從生活習慣調整開始,睡前4小時內儘量少喝水與攝取刺激性飲料、茶、咖啡、酒精、含水含糖過多的水果等,考慮以漱口代替喝水,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另改善睡眠環境與平日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規律運動、減肥對夜尿都有幫助。

症狀較重者,楊景偉表示,像泌尿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夜尿才會改善;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減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礙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藥來改善睡眠。如果有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問題,則需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臨床症狀。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懷胎9月無預警劇烈胸痛 竟是7公分大動脈瘤破裂主動脈剝離

首起醫師照護患者染疫盼集氣 衛福部將發35萬起跳「補償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娛樂中心/林孟蓉報導擁有百萬訂閱的YouTuber「反骨男孩」,其中的女成員艾瑞絲(盧昕妤),憑著傲人身材還有甜美精緻的臉蛋,獲得大批粉絲喜愛。最近艾瑞絲為了替個人YouTube頻道宣傳,曬出一系列私藏的比基尼照,其中一張還巧妙利用借位,讓人猛一看以為艾瑞絲全裸,火辣照片讓一票粉絲眼睛大吃冰淇淋。艾...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日本捐贈124劑AZ疫苗、美國捐贈75萬劑疫苗,疫情指揮中心也開始安排第一、第二、第三類等防疫第一線者施打,有些民眾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排斥施打,60歲知名醫師邱正宏在YouTube頻道「Grand Health 大健康」中提醒,注射疫苗難免會有副作用,但這些風險與不適,跟染疫後引發...

閱讀詳情 »

晶圓測試廠京元電子、超豐電子接連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後,引起社會關注。對此,竹市長林智堅宣布,除了增設「香山社區篩檢站」外,於本市社區篩檢站裡的確診民眾,只要設籍在本市,市府將給予慰問金新台幣5000元。林智堅表示,除了現有的兩處篩檢站,近期將增設一處緊鄰竹苗的「香山社區篩檢站」,預計一日能做到300位...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214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11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本土個案中以新北市82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60例,苗栗縣45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1例本土病例,為106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