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洗牙不等於美白 定期照護才能常保牙齒健康

【有影】洗牙不等於美白 定期照護才能常保牙齒健康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雖然健保給付大家每半年洗牙一次,但是不少人仍舊對洗牙存在不正確的想法及觀念,尤其每次洗完牙總覺得牙齒變得很敏感,擔心是牙齒受到損傷,甚至還有人以為洗牙可以讓牙齒更潔白亮眼,所以準時預約找牙醫報到。當代牙醫診所醫師王嬿琛指出,洗牙是為了去除牙結石,避免牙菌斑持續傷害牙齒,跟美白牙齒是兩回事,建立正確觀念才能擁有一口健康好牙。

「每天刷牙是為了刷掉牙菌斑,但如果牙菌斑長期沒有被刷除,就會變成硬硬的牙結石,靠刷牙也刷不掉,只能靠牙醫師用超音波器械去除,就是所謂的洗牙。」王嬿琛表示,有些人誤以為洗牙就是把牙齒洗白,連附著在牙齒上的色素都能去除,需要導正一下這個錯誤想法。

王嬿琛說,如果硬要用洗牙器材去除茶垢或是色斑,反而可能造成牙齒出現刮痕,更容易藏污納垢,若想去除附著在牙齒上的色素,一般還是建議選擇用噴砂方式處理,能夠達成較佳的色斑去除效果,也較不易對齒質造成傷害。

每次到牙科診所報到,牙醫師總會不厭其煩的提醒,除了固定刷牙之外,最好餐後都能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就是因為牙齦與牙根之間的小小溝槽「齦溝」,很容易堆積食物碎屑,導致牙菌斑附著,如果沒有固定清潔,久而久之就會蓋化成堅固的牙結石,讓細菌更容易附著上去,牙菌斑或是牙結石長期堆積將造成牙齦發炎。

牙肉在發炎狀態下不僅輕碰就痛,而且還容易流血,洗牙後回去刷牙可能還是出現牙齦流血的狀況,王嬿琛表示,若有這種狀況發生可以不用緊張,持續以適中力道潔牙,加上每日使用牙線,只要清乾淨了,牙肉不發炎,就不流血了,保持牙齒及牙齦的健康狀態,未來洗牙也比較不會出現不舒服問題。

另一個洗牙常見的問題是術後敏感,王嬿琛分析,洗牙後牙齒變敏感,常出現在全口多處推積過多牙結石的患者身上,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牙齒被一層厚厚的東西包住了,降低溫度變化或其他刺激影響,但有一天這層厚厚的東西被清掉了,當然就會比較原本「有感覺」。

所以,洗牙過後出現敏感反應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並不是齒質有受損,一段時間之後會改善。王嬿琛說,希望建立大家正確的洗牙觀念,重點還是記得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才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國人八成有牙周病!醫曝「雷射」成治療新工具

【有影】補完蛀牙更痛?活髓保存術緩和術後敏感 降低根管治療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健康2.0》這些鹹食竟是隱藏高糖的地雷食物 吃太多小心增加罹癌風險 在夏日炎炎的日子裡,走到哪都想來杯飲料,消除盛夏的暑氣,但大口喝飲料的同時,卻也有可能攝取過多的糖份!糖分攝取過多,除了容易導致蛀牙、加速皮膚老化、長不高,癌王「胰臟癌」更是與高糖飲食有密切相關。除了飲料、糖果,有些鹹食其實也是...

閱讀詳情 »

▲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透露年輕族群自殺問題。(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21)日公布最新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關鍵數字透露大警訊!儘管近幾年自殺死亡人數在95年的高峰之後就一路明顯趨緩,退出十大死因多年,107年自殺死亡人數也較去年略降,但24歲以下...

閱讀詳情 »

▲癌症蟬聯3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出爐,癌症連續第3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狠角色非「肺癌」及「肝癌」莫屬,因為這兩大癌症已連續39年排名前2名;值得注意的是,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女性乳癌、口腔癌、食...

閱讀詳情 »

▲高雄「金獅湖市場」登革熱群聚還在延燒。(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圍繞高雄「金獅湖市場」延燒的登革熱群聚,再冒確診個案!疾管署今(20)日公布再新確診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鼓山區綠川里3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但工作地就在三民區金獅湖市場,這已經是當地群聚感染的第二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