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眼症」不見得是3C盯太久! 小心免疫性疾病

「乾眼症」不見得是3C盯太久! 小心免疫性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陳小姐因長期眼睛疲勞、乾澀、有異物感、流淚,有時甚至視力模糊。若眼睛吹到風或長時間使用手機時,情況更加嚴重,眼科就診,經檢查後診斷為乾眼症,而同時發現陳小姐患有口腔潰瘍、關節炎等症狀,故抽血檢驗,並診斷出患有紅斑性狼瘡;原來紅斑性狼瘡才是造成陳小姐乾眼症的元凶。

診斷乾眼症 需藉由淚液分泌測試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眼科主任林馥郁表示,乾眼症可能因為眼睛淚液分泌不足或者油脂層分泌不良或不足。診斷乾眼症採用「淚液分泌測試」,正常5分鐘內淚水分泌量可沾溼試紙達10mm,一旦淚液分泌少於5mm,可確診為乾眼症。

乾眼症無法根治 經常合併免疫性疾病發生

乾眼症屬於慢性病,不會根治,也常見合併其他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的乾燥症、甲狀腺眼疾或紅斑性狼瘡等;若長期不治療可能導致角膜破皮,更嚴重者易發生角膜潰瘍或穿孔等狀況發生,因此治療乾眼症需對症下藥,並定期追蹤檢查,以免惡化影響視力。

治療乾眼症 隨意點眼藥水危害大

乾眼症治療的方式最普遍為開立人工淚液和局部類固醇眼藥水給予病患使用。林馥郁主任指出,在臨床上會發現部分民眾會自行購買眼藥水以及隨意點人工淚液,但自行隨意點眼藥水很危險,若未經醫師診斷而使用,在錯誤的用法下,反而容易導致對眼睛的傷害。

預防乾眼症 避免長時間緊盯3C為上策

除了3C族易罹患乾眼症外,年長者或長期待在冷氣房、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藥物誘發等都可能減少淚水分泌,而導致乾眼症;而停經後的女性因賀爾蒙改變,也比較容易罹患乾眼症。

林馥郁主任提醒,民眾要注意生活規律,避免長時間盯著3C產品、書本,保持睡眠充足,休息時可閉著眼睛休息或是熱敷,也可在室內擺放植物、魚缸,增加環境濕度,避開風大的地方,騎摩托車戴全罩式的安全帽,及冷氣口不對著眼睛等,都是預防乾眼症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

避孕藥擦頭皮防禿頭 藝人阿虎無奈喊:無效!

小朋友當心成「小糊矇族」! 醫師4撇步遠離乾眼疾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惠虹報導】一名年長的阿伯黃先生(化名),因為帶狀疱疹疼痛萬分,經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科來尋求減輕疼痛的方法,醫師在阿伯的患部位置脖子上打了一針,施打前還跟阿伯說,這針可以解除疼痛,但效果也許是暫時的,沒想到下週黃先生回診時,很高興的告訴醫師,他已經完全不再痛了。以注射治...

閱讀詳情 »

一名三十八歲婦人,兩年前因為腹部腫脹而持續血尿、腰痛不止,本以為是婦科疾病,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病灶在腎臟,有一顆十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已遠端轉移,肺部伴隨五至六顆三公分大的腫瘤群,確診為「軟組織肉瘤」。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 發現多半晚期收治該患者的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表示,軟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高血糖,除了與飲食或運動等生活型態,或感染、發炎等疾病狀態所導致,若罹患慢性病的民眾,恐怕與服用的相關疾病治療藥物也有關聯;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其中像是高血壓,因部分降血壓藥物可能也會引起高血糖,因此除了遵循醫囑用藥治療外,也要了解藥物的潛在風險,才能同時顧及血壓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紅豆阿嬤在內科病房住院時,常覺得心情鬱悶,且容易動怒,甚至認為自己活得好累,出現不想再活下去的念頭,但又擔心身心科醫師至病房會診時,別人看待的眼光,導致遲遲猶豫赴身心科門診治療,所幸經身心科個案管理師定期會談及關懷,與阿嬤建立信任關心,經藥物治療後,阿嬤漸漸恢復以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