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代謝症候群」造成生命危險疾病相當高?如何預防和治療?

代謝症候群的標準

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相關的疾病裡,很多都是長期飲食過量、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而且,最近發現每個病症絕非只是單獨發病,它們的發病原因,都與囤積在腹部的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型肥胖)有著絕大的關連。在這之後開始受到關注的,即為代謝症候群(內臟脂肪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

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內臟脂肪型肥胖的人,同時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之中,擁有兩項以上症狀的狀態。雖然被診斷出代謝症候群後,每個症狀相較之下都很輕微的狀況不少,不過當這些病症同時存在時,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造成生命危險疾病的可能性相當高。

 

診斷標準篩選目標

「的篩選目標,是從除了肥胖之外,還帶有多個動脈硬化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低HDL膽固醇血症)的人們裡,篩出主要因內臟脂肪累積,才導致這些危險因子存在的個案。(接P283圖、P284圖)

「代謝症候群」造成生命危險疾病相當高?如何預防和治療?

「代謝症候群」造成生命危險疾病相當高?如何預防和治療?

這是因為現在已清楚了解到,與其為了事先預防動脈硬化,針對剛剛提到的那些危險因子,一一進行藥物治療,不如直接減少造成這些因子的內臟脂肪,才是治根本的治療方式。

另外,雖然可以透過BMI判定肥胖程度,不過也有BMI在正常值內卻累積許多內臟脂肪的個案,所以也可以說診斷標準,是為了不漏篩這些個案才建立的。

 

預防和治療基礎

預防代謝症候群以及治療基礎就是,改善內臟脂肪型肥胖。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容易累積,也更容易減少,所以只要改善吃太多或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即能減少內臟脂肪。

 

「代謝症候群」造成生命危險疾病相當高?如何預防和治療?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看得見的營養學:吃錯了你會容易生病、快老,該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最多醫療機構指定參考

 

【更多內容請上大是文化粉絲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3周,本土疫情已飆破7千例、死亡人數累計破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2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4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資料,從5...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灣齊升三級警戒,全民自主封城究竟有沒有效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1)日給了好消息,觀察疫情是否反轉的重要指標之一的「Rt值」,2周以來已經從最高峰的15降到1.02,陳時中表示,顯示疫情朝向可控的範圍在前進「這個是比較好的情況」、「大家的犧牲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島疫情大爆發,為確保離島醫療量能不被一擊就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宣布新禁令,將針對台北松山、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小港國內5個國內航線的航空站,設立篩檢站,現場有症狀者就不准搭機;過去二周內有症狀者須配合接受抗原篩檢為陰性,才能搭機。 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支援前線!台灣又有基層醫護站出來。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今(31)日表示,已經協調好全台6、7百個社區醫療群,共計2千多名基層醫師已報名,可支援包括社區篩檢站的篩檢工作,及集中檢疫所、居家隔離者的視訊醫療所需,希望能分擔工作,讓「在醫院忙的,就在醫院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