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修補雙側疝氣 解決長期頑疾術後迅速恢復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一位70歲老翁雙側腹股溝長期出現兩顆鼓起的腫塊,並隨著時間越腫越大,其中一側曾做過手術,因為沒有明顯疼痛,拖了一年多而未就醫。經東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呂文哲醫師收治問診後,發現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透過「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手術修補,解決老翁長期的頑疾,且術後迅速恢復。

呂文哲醫師表示,七旬老翁七年前就因左側患有腹股溝疝氣在外院以傳統修補方法手術,但是一兩年前又復發,連帶右側腹股溝也出現腫塊鼓起的情形,診治時也發現這些腫塊都可被復位推入腹內,由解剖位置及可被復位的腫塊症狀判定,確定病人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左側為復發,右側為續發,導致雙側股溝皆有突起物,經手術治療後確定兩側皆是屬於「直接型腹股溝疝氣」。

呂文哲醫師解釋,「腹股溝疝氣」意指疝氣發生在腹股溝部位,疝氣就是俗稱的墬腸或脫腸,而腹股溝指的就是在腹部和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一個管道;腹股溝疝氣指在腹股溝部位有不正常的鼓起及腫大,而且腹股溝兩側皆可能發生,又分成間接型和直接型。隨著時間突出的疝氣腫塊會愈來愈大,內容物若是腹內的小腸,則有形成腸組塞與小腸絞扼壞死的可能,輕者會腹脹無法進食,重者則腹膜炎以致死亡。

呂文哲醫師說,腹腔鏡的修補取決於疝氣及病人的特性,譬如同時發生雙側腹股溝,或是曾經打開修補腹股溝疝氣而復發者,建議選擇全腹膜外修補(TEP),只需使用一側的手術傷口,就可同時修補兩側,能減少因進入腹腔所產生的臟器傷害與腸沾黏的機會,微創傷口僅1-2公分,手術傷口小、少疼痛感,術後兩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推薦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14歲以下孩童主要死因的第一位即為「事故傷害」,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提醒,除了留心交通安全外,居家環境也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子,值得家長多加留意,避免憾事發生。  居家環境常見的意外事故包括: 1. 意外跌墜地面濕滑、不平、居家雜物過多、傢俱動線不良、延長線拉設等,都容易導致幼兒...

閱讀詳情 »

研發新藥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且新藥正式上市前仍需通過人體實驗確認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副作用與使用劑量等資訊,才能正式問世。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資深藥師葉爵榮表示,新藥的臨床試驗可分為4期,每一期都有不同的測試目的,以漸進的方式瞭解新藥的療效與作用。  新藥的臨床試驗可分為4期: 第一期臨床試驗主要測...

閱讀詳情 »

(wikihow)你每天都有刷牙嗎?一天三餐飯後是否都有確實清潔口腔?牙齒在發出警訊之前你知道你的的牙齒是否已經出現危機了!   香港媒體報導稱,港大牙醫學院社區及家庭牙醫臨床副教授朱振雄曾替一名4歲男童治療蛀牙,令他吃驚的是,這位男童從出生開始,每次喂奶後都沒有及時替他清除奶漬,即使兒...

閱讀詳情 »

文/尹海崴 越來越火紅的IG〈Instagram〉,最夯的主題,就是自拍跟被拍的各式美照,就連女明星、藝人的自拍手法,也成為相當熱門的話題。問題是大明星們不只有專屬的化妝師、造型師,本身擁有的高顏值,就算是隨意亂拍或是無意間被抓拍,當然,都是張張精彩的美照。 沒有人會無聊到故意PO醜照,但如果怎麼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