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修補雙側疝氣 解決長期頑疾術後迅速恢復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一位70歲老翁雙側腹股溝長期出現兩顆鼓起的腫塊,並隨著時間越腫越大,其中一側曾做過手術,因為沒有明顯疼痛,拖了一年多而未就醫。經東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呂文哲醫師收治問診後,發現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透過「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手術修補,解決老翁長期的頑疾,且術後迅速恢復。

呂文哲醫師表示,七旬老翁七年前就因左側患有腹股溝疝氣在外院以傳統修補方法手術,但是一兩年前又復發,連帶右側腹股溝也出現腫塊鼓起的情形,診治時也發現這些腫塊都可被復位推入腹內,由解剖位置及可被復位的腫塊症狀判定,確定病人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左側為復發,右側為續發,導致雙側股溝皆有突起物,經手術治療後確定兩側皆是屬於「直接型腹股溝疝氣」。

呂文哲醫師解釋,「腹股溝疝氣」意指疝氣發生在腹股溝部位,疝氣就是俗稱的墬腸或脫腸,而腹股溝指的就是在腹部和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一個管道;腹股溝疝氣指在腹股溝部位有不正常的鼓起及腫大,而且腹股溝兩側皆可能發生,又分成間接型和直接型。隨著時間突出的疝氣腫塊會愈來愈大,內容物若是腹內的小腸,則有形成腸組塞與小腸絞扼壞死的可能,輕者會腹脹無法進食,重者則腹膜炎以致死亡。

呂文哲醫師說,腹腔鏡的修補取決於疝氣及病人的特性,譬如同時發生雙側腹股溝,或是曾經打開修補腹股溝疝氣而復發者,建議選擇全腹膜外修補(TEP),只需使用一側的手術傷口,就可同時修補兩側,能減少因進入腹腔所產生的臟器傷害與腸沾黏的機會,微創傷口僅1-2公分,手術傷口小、少疼痛感,術後兩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推薦

一項聽起來有點恐怖的實驗:電磁脈衝刺激腦細胞,卻讓健康人類的記憶能力大幅提升,連帶對於記憶缺損等相關疾病的治療,也開啟了一些想像。而科學家也發現可以透過人工調控的方式,改變老鼠對於相同刺激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記憶,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焦慮症的治療可以提供線索。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家 Joel...

閱讀詳情 »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都幻想自己能夠擁有「天使臉孔、魔鬼身材」,不過最近落羽發現其實身體某些部位的太完美,對女性健康並沒有好處的,有研究表示「胸小、鼻大或腿粗等,在多數人眼中並非性感美豔的外貌特徵,才是女性健康的指標」。 ▼乳房愈大,愈容易出現上背痛及脊椎彎曲的情形,反之小咪咪的人負擔小,脊椎更堅挺,...

閱讀詳情 »

圖、文 / 高寶書版 副交感神經自我檢測表 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讓交感神經,還有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正常運作呢?首先,為了判斷目前自律神經的狀況,最理想的判斷方式,當然是靠自己來感覺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請大家先來做做下列的問診檢查: 1.□頭痛 □頭重腳輕2.□脖子痛 □頸部酸痛3.□肩膀僵硬 □肩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