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走在公園裡,常見外勞推著坐在輪椅上曬太陽的老人,全台有近20萬的外籍看護工,但若外勞輸出國減少或取消這20萬名額,龐大的照護問題將落在誰身上?

長照領域需要龐大的財源與人力,現今看來仍短缺。但台灣變老的速度太快了,長照議題不能只靠政府,每個人都應正視自己的老後生活規畫。

文/張嘉伶、洪綾襄

不敢想像這麼孝順的媳婦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2016年1月26日,各大報都刊登一則震撼的新聞《全台最孝順媳婦,悶死公公再尋短》,鄰居不敢相信這位一直照顧阿嬤和婆婆直到過世的媳婦,會做出這種事;她的公公3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肝癌,長媳的她,白天當看護工,中午要趕回家準備午餐給公公吃,晚間還得繼續照顧,工作、家庭兩頭燒長達10年。

台灣短短7年火速崩老
長照政策牛步化 你該怎麼辦?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如果這位媳婦有幫手,讓她有喘息空間,而非擔子都落在她身上,悲劇可能不會發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痛批,這根本就是中央、地方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再不關切這問題,類似悲劇恐將一再上演!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超過14歲以下的人口數量,首度交叉翻轉,台灣人口結構已出現變化,老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老人照護問題將愈來愈嚴重。

目前,台灣2300萬人中,約12%、276萬名老人,這其中又有16.5%、約46萬人屬於失能或失智;有4萬人住在養護機構,近4萬人住在護理之家,高達近20萬人聘請外籍看護工,剩下17萬老人,幸運的有家人照顧,但如前述新聞情況,拖垮照顧者,最慘的根本乏人照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外勞輸出國若減少或取消名額,這20萬的龐大照護缺口,將落在誰身上?

為新任總統蔡英文規畫長照政策的林萬億表示,除了獨居老人,每個家庭裡通常有一個主要照護者,公共資源必須去支持這個人,給予喘息服務和照護訓練,像德國還給予照顧者津貼。

事實上,依照老人不同情況,所需照護也不同;一般可分成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三種。例如,有些只須專業人士去做居家服務,陪伴、送餐、做復健、協助老人翻身、餵餐、定時吃藥等,以維持老人健康。另外還有到宅醫護,林萬億表示,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還有醫師往診,目的就是盡量不要讓老人住院,「老人不是病人,他只是衰老的人,有時只要量量血壓、定期照顧一些慢性病。」

如有更進一步需求,社區式的照護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日間照顧就像過去把小孩送到托兒所、現在則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讓老人有人陪伴、照顧,還有事可做,也多了社交生活,家人可得到喘息機會,收費又比送往全天候的養護機構便宜。最後一端才是機構的住宿型照顧,通常是失能、須插管的老人,家庭無能力專職照顧者,才送到這類養護機構…

 

【相關報導】

科技智慧宅好變通 打造老年人宜居生活空間

申請外籍看護完全教戰 搞懂聘雇管道 善用政府資訊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對於美感的定義,許多年輕的女孩們都是透過接觸報章雜誌,電視節目,來告訴她們怎麼樣才是受人歡迎的外貌,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許多錯誤的觀念跟想法同時也會默默地植入這些女孩的腦中,讓她們為了追求所謂「受人歡迎的外貌」,有時候連自己的身體都受了傷害。 翻拍bomb01下同 ▼在日本的論壇上,有網友無意間發現...

閱讀詳情 »

文/林敬鈞醫師 胸部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加分品,大部分女性無不希望能有一對豐滿、比例剛好且不突兀的美胸,更能顯出女人的風情萬種,因此,隆乳始終是整形手術中熱門的前三名。隆乳手術發展至今已出現許多不同術式,無法確實去評論到底哪一種方式是最好的,因每個人本身的隆乳條件與需求大不相同,所以,了解自身條件並選擇...

閱讀詳情 »

(撰文/Megan Chen)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謝薰慧)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帝王級寒流來襲,急凍了全台,氣溫驟降造成血管收縮劇烈,也「急凍」了許多人的心血管。魚油被證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入冬以來最夯的保健食品,近年來食品衛生審查及把關都變得較以往嚴格,而市售的魚油眾多,每種魚...

閱讀詳情 »

大家有「看骨科」的經驗嗎?有鄉民在批踢踢八卦版上發文說骨科每次都只是開止痛藥或開刀 根本沒屁用 翻拍ck101下同 說骨科醫師每次診療只會說「骨頭沒問題,要不要吃止痛藥」常常被氣到規懶趴火於是釣到了帥氣的自含懶叫骨科大發文回覆意外的點出健保弊病啊!以下引用骨科大的回文 幹,拎杯骨科啦現在出來大家都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