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在家篩檢」立功!新染愛滋人數降幅逾1成 寫下十年同期最低

▲疾管署在故宮前排列巨型紅絲帶,盼喚起各界對愛滋防治的關懷。(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前夕,國內愛滋防治有了好消息,疾管署今(29)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新增愛滋感染者人數迄今,已比去年降幅達到逾1成以上,新增感染者人數已連續2年下降,寫下2010年以來同期的最低人數。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截至11月26日止,今年新增的愛滋感染者人數為159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02人,降幅達到11%,不但是連續第二年的下降,更是2010年以來同期最低數,顯示愛滋防治策略已奏效。目前本國籍愛滋感染人數累計達3萬9514人。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愛滋感染者當中,又以20至24歲的年輕族群下降最多、趨勢最為明顯,一口氣比去年同期減少118人,降幅有3成1。外界普遍認為可以歸功於疾管署近年來文宣轉型成功吸引年輕族群互動。

羅一鈞說,年輕族群感染人數下降,與近年推動「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有關,透過讓民眾可以自行至自動服務機、人工發放點或上網訂購後超商取貨的試劑篩檢方式,兼具了隱私和方便性,找出了過往的黑數,及時銜接治療,讓疫情趨緩;加上社群網路及同儕發揮傳遞正確訊息和及時提供服務的效果,也讓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常出現在衛教活動中。

疾管署統計,今年1月到10月,已經提供4.5萬人次在家自我篩檢,其中發現感染者有190人。

不過,羅一鈞也指出,目前30歲以上的青年世代,仍是有待加強的區塊,疾管署下一步將鎖定推動相關的防治策略。疾管署亦呼籲民眾應正視愛滋防治,有性行為者,建議一生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其他性傳染疾病等感染風險行為,則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

照片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老來缺牙也不怕流失蛋白質、肌少症 台灣醫院成功把「肉排變慕斯」

這季節兩大心臟病好發元凶來了! 冬天運動牢記4措施自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有菸酒檳榔史的73歲老先生,最近發現口腔內一直「破洞」好不了,即使自行至藥局買藥膏塗也沒效,在家屬陪同下就診,口腔外科醫師仔細檢查並切片後,證實罹患口腔癌第二期,建議必須接受開刀治療。 家屬當下因為深怕老人家體力不好,婉拒開刀,轉介至放射腫...

閱讀詳情 »

耳蝸性耳鳴易續發聽覺過敏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

閱讀詳情 »

高血壓本身雖然不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但高血壓引發的併發症卻非常可怕!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表示,由於血液遍佈全身各處,因此若血壓控制不當將可能引發動脈硬化、腦中風、腦出血、心臟衰竭、腎病變等嚴重後果,提醒患者一定要積極控制血壓穩定,以維護個人健康!  高血壓有沈默殺手之稱,就是因為血壓通常是漸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分析國內迄今確診病例發現,「肥胖」恐怕是感染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不想冒風險,唯一之道就是快減肥!營養師就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6類食物,可幫助舒緩焦慮心情還可避免攝取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