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婦打疫苗」全台名醫提建議 打完若冒11大危險症狀應立即就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抵達台灣後,指揮中心便宣布將孕婦納入第六類接種對象,讓孕婦可自由選擇AZ和莫德納兩種疫苗。台灣周產期醫學會今(23)日發出建議,若非初期就有曝露染疫風險,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且一旦出現持續高燒、嚴重頭痛及腹痛等11大危險症狀應立即就醫。

孕婦適不適合打疫苗?什麼時候接種比較恰當?要打那一種疫苗?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出現什麼情況該趕快回醫院檢查?這些都是這2天政府宣布孕婦開打疫苗後,門診中暴增的大量準媽媽的疑問。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這2天門診中詢問接種疫苗相關事項的孕婦個案數暴增。因此,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就特別成立「懷孕與COVID-19」工作小組,結集國內數個醫學中心產科主任、醫師,定期討論COVID-19對懷孕影響相關研究的最新發展,並就國內各醫院在產科防疫流程和處理確診個案的經驗進行分享。

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施景中指出,無論是輝瑞-BNT、莫德納或AZ疫苗,目前證據顯示,孕婦接種這些疫苗並不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孕婦可以安心接種。

至於孕婦該選擇哪一種疫苗比較好?施景中解釋,相對於以腺病毒為載體製成的疫苗(AZ、Janssen),國外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疫苗(輝瑞-BNT、莫德納)部分已累積超過3萬5千例的個案數和經驗,關於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比較完整,因此建議孕婦如有意願接種疫苗時,還是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進一步指出,懷孕期間任何階段,甚至是產後哺乳的媽咪都可以接種疫苗,但大多數醫師傾向建議孕婦延緩至第二孕期,也就是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避免與懷孕前3個月常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有不當的聯想,造成困擾。這也是英國和德國醫學會建議施打的時期。

不過,如果婦女在懷孕初期因工作或個人因素有曝露染疫風險時,則應考慮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區慶建強調,孕婦要不要接種疫苗,應視個人情況,評估過可能的風險和好處後再施打,有疑問可以先和醫生討論過後再做決定。

除了曾經對疫苗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病史,或是罹患風溼免疫疾病必須例行住院的人不適合打疫苗外,工作小組建議,正在發燒、罹患急重症治療中,或是有明顯感冒症狀的孕婦,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再接種疫苗。

最重要的是,洪泰和特別強調,孕婦接種疫苗後,如果出現持續高燒、嚴重頭痛、視力改變、嚴重腹痛、呼吸困難、四肢出現紫斑、陰道出血、懷疑破水、持續下腹疼痛、規則宮縮、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照片來源:洪泰和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打莫德納腫一大包! mRNA疫苗特有「新冠手臂」狀況別嚇壞了

立陶宛捐2萬劑AZ給台灣 指揮中心「三個謝謝」回應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起把媽媽救回來〉(摘錄) 「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 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

閱讀詳情 »

柯文哲三十年的行醫生涯中,生死抉擇幾乎都與葉克膜有關;葉克膜體現了所有醫學倫理的問題,因為它就站在生死的中線上。 醫學救命不是奇蹟,而是智慧和經驗的累積。每一個成功救回的病人背後,都是一連串正確醫療手段的總和;每一個無法挽救的病人死後,則有許多生者的懊悔與值得探討的課題。   動人的生死衝...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個性內向、慢熱的吳同學因為無法適應大學生活而休學,吳媽媽發現,休學後的這兩年來,吳同學幾乎整天都待在家裡,作息日夜顛倒,睡眠時間也變得很長,除此之外都在看影片、打電動;雖然一直處於「休息」的狀態,但整個人還是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對於復學或工作一點想法也沒有,對人際互動...

閱讀詳情 »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英國武漢肺炎病故人數已經突破10萬,是全歐洲最多的國家,確診病例也超過370萬人,英國從一開始的佛系防疫,到如今成為歐洲疫情重災區、反對黨批評政府防疫一路慢半拍,面對紛至沓來的責難,首相強森今天表示會負起全責,但也強調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