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安寧理念」是抉擇也是對生命的尊重◎林建德

「安寧理念」是抉擇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林建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在日本老人安養中心服務的中村仁一醫師,在《大往生》一書中寫到,安養中心的職員及住民老人們,一遇老人們有風吹草動,即送往直到最後都會設法想做些 什麼處置的大醫院;而醫師本身,大概也受不了什麼都不做,所以幾乎所有醫師,都會主張即使要死,也應借助醫療之手。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曾在二0一三 年,為安寧基金會徵文活動的文章中寫到:「台灣的醫師比較無法面對病患的死亡,認為這是一種自己的無能和失敗。」金山醫院黃勝堅院長的文章,寫著:「放 手,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什麼都要嘗試去做,善終這堂課,是醫療人員最艱難也最該學好的一門醫術。」所以在醫師的教育裡,「醫生」醫治生命,同時也是要學 習「醫死」並面對死亡。

所謂的「安寧療護」,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模式。當病人的病程進展到死亡已不可避免的階段時,安寧療護團隊協助病人解除身心靈的不適和恐 懼,甚至在靈性上提供陪伴,提供「以病人最大利益為考量」的照顧方式,透過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等等專業人員,讓病人以安適、有品 質、有尊嚴的方式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同時有機會把握與家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時間,無憾抵達人生的終站,是一種身、心、靈兼顧的完整照護模式。

「如何讓自己平穩善終」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及早思考的,只有透過每個人不斷的反思,以及與家人充分的溝通,了解彼此的價值觀,才能尊重彼此對於善終的選 擇,也會因著正視死亡,發現生命的可貴進而更珍惜每一天。成立二十四年來,安寧照顧基金會持續推動的「安寧理念」,不只是生命末期的抉擇,更是對於生命的尊重。

本文為《不要把生命寄放在醫生那!:掌握醫療自主權,擁有人生圓滿的終點! 》推薦序

「安寧理念」是抉擇也是對生命的尊重◎林建德
日本癌症放射科名醫近藤誠強力推薦:
「真正的醫生才會教你的『生活方式』!」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醫療,我希望大家不要抱著過度期待,縱使採用最新醫療技術,也未必能康復,因此不要隨便將自己的生命交到醫護人員的手上,而是要善盡自己身為「生命主人」的責任。
──中村仁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6日報導,在巴西阿拉拉斯社區,患有色素性幹皮症(簡稱XP)的人數眾多,該社區800個人裡有20個都有這種遺傳病。得此症的人對紫外線敏感,在陽光下工作會患上皮膚癌、耳聾、肌肉痙攣、協調能力差或是發展遲緩等病症。但是位於中西部的阿拉拉斯是熱帶農業區,...

閱讀詳情 »

開車、看牙醫、敷臉,許多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情,卻有可能沒來由地突然讓人感到極度害怕,感覺快要死掉,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氣,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恐慌症發作。醫師表示恐慌症發作時感到很可怕,但不會真的危害生命,透過藥物與深入瞭解恐慌的原因,每個人都可以戰勝恐慌症。 成功人士往...

閱讀詳情 »

電影《全面啟動》中曾描述清醒夢,一種介於熟睡與清醒之間的狀態,當人處在清醒夢時,能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夢,甚至還能直接控制夢境中的內容,這項如夢般的科幻情節,未來有可能出現在你我眼前,造福有心理創傷、精神分裂、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患者。 這項研究已刊登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

閱讀詳情 »

上班到一半突然感覺頭暈、煩躁等不舒服狀況,除了有可能是辦公室通風不良,說不定也跟幽閉恐懼症有關。醫師表示幽閉恐懼症可以用藥物加上慢慢適應焦慮環境來克服,不過如果對日常生活沒有嚴重影響,也可以不用治療。 義大犀牛的曼尼是幽閉恐懼症患者 許多棒球迷可能不知道,2013 年在中華職棒掀起一股旋風的美國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