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居家隔離」強碰「產檢」怎辦? 懷孕36周後得防這風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居家隔離期間需要產檢怎麼辦?國健署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近來就湧進不少這樣的疑問,國健署給的標準答案是「應等到隔離期滿再盡快產檢」,不過,婦產科醫學會進一步提醒,倘若是懷孕36周後、需1周1次產檢者,有任何不適症狀或出血,仍要第一時間連繫衛生單位及醫院,安排就醫,不能拖!

國健署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統計,2019年共有1萬9444通服務,提供諮詢2萬3901個問題,來電以女性占多數(93.5%),年齡層則落在31到35歲(36%)最多。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從來電年齡層就可以看出,充分反映國人晚婚晚孕的趨勢,而專線分析,國內新手爸媽和家中有小寶貝的家庭最關心問題,前3大熱門議題分別是:「母乳哺育」、「寶寶照護」以及「資源轉介」。

孕產婦最關心的前10大問題主要集中在寶寶喝奶及如何照護問題上。包括:生病吃藥還可以餵母乳嗎?奶量很少該怎麼追奶?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添加副食品?母乳寶寶排便次數多或幾天沒大便正常嗎?寶寶都要抱著含奶睡是沒有安全感嗎?

而防疫期間,更多人關心的是居家隔離期間需產檢怎麼辦?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強調,一般建議,在14天的居家檢疫、隔離期間,先不要到醫院產檢,以免徒增感染風險。

現行產檢規劃,懷孕初期為1個月1次,進入32周之後提高至2周1次,而36周後則為1周1次。黃閔照提醒,其中要注意的是,處於懷孕後期、懷孕36周後的孕婦,如果有任何症狀甚或出血,該看還是要看,第一時間趕緊連繫衛生單位及醫院,安排就醫。

黃閔照說,為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針對這類居家檢疫、隔離的孕婦,醫院會特別安排獨立診間,或是排在最後一位才看診,已有相關應對措施在,呼籲孕婦不必過於緊張。

國健署提醒民眾,相關的問題除撥打諮詢專線解惑外,也可以利用孕產婦關懷網站(網址:https://mammy.hpa.gov.tw/)查詢相關衛教資訊。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院數月來連通報180孩童疑染新冠 虛驚!呼吸道感染多怪4元凶

B肝媽媽怕生下B肝寶寶? 懷孕時得做對這件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明明沒撞到,為什麼會牙裂呢?牙醫師解釋,排除意外撞擊造成的牙裂,常常吃硬的食物,如堅果、較硬的花生、蟹殼等食物,抑或是牙關緊咬、夜間磨牙,長時間下來造成牙齒裂掉的機率大增,「牙裂算是一個意外,也是個傾向。今天有顆牙齒突然斷裂,就代表其他牙齒都可能也會裂」。中度嚴重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不要!不要!我不要看牙齒!」在牙醫診所小朋友一邊尖叫,一邊掙扎,伴隨著家長無奈的安撫聲,這個畫面是否很熟悉呢?台灣小朋友普遍害怕看牙醫,但專科醫師提醒,如果學齡前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恐怕乳齒掉光了,恆齒可能也長不出來。 中壢天晟醫院牙科部醫師閻以煇時常遇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效應,國內「特殊中毒」案例今年特別多!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統計,今年光是3月到6月,該院誤飲消毒用的「次氯酸水」案例就多達2、30例,為歷年來首見,集中於小小孩跟老年人,多因瓶子擺錯、加上透明液體難辨誤食,所幸症狀只是腸胃道刺激,噁心、嘔吐、腹瀉而已,不至於...

閱讀詳情 »

「哈啾!」打噴嚏時口沫噴飛,尤其在疫情嚴峻時更顯尷尬,到底為什麼會打噴嚏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打噴嚏是身體自清的方式之一,若鼻腔內累積過多灰塵、病菌等,身體就會藉由打噴嚏所產生的強力氣流把外來物質排出體外,以恢復鼻內清潔、舒適的狀態。  打噴嚏時總是口沫四濺、外加驚人聲響,到底為什麼會打噴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