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

「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肺動脈高壓恐心衰竭 留意「喘、咳、血、腫、暈」

肺動脈高壓被稱為「心臟的癌症」,確診條件是肺動脈平均壓力超過25mmHg,長時間的肺動脈高壓會對右心造成很大負擔,極有可能導致心衰竭。常見5大症狀包括氣喘、咳嗽、咳血、下肢水腫、暈眩等,許多患者容易延誤一、兩年才確診。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常敏之教授表示,肺動脈高壓過去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3年的存活率不到50%,比許多癌症都還要嚴重。目前有很多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吸入式藥物、靜脈注射藥物等,這些藥物都能大幅改善病人的存活。

北榮風免科門診設展 籲肺動脈高壓高風險群小心

臺北榮民總醫院在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候診區設置了為期近1個月的「PK小綠人」肺動脈高壓互動式展覽。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侯明志部主任表示,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都是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希望民眾藉由展覽衛教對疾病有更多認識,讓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有所警覺,提早的診斷治療。

邀民眾一起「PK小綠人」! 自測罹病風險

展覽中除了衛教牆的疾病資訊,還在地板設計特別路道,讓風免科候診患者能起身活動、走一走就能自測罹病風險。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說,肺部本身自體免疫發炎的破壞之外,肺動脈如果也受到自體免疫疾病破壞,會導致肺部循環系統較差,血管阻力高,因而從右心室打出血不容易到達肺部,造成血流壓力增高的現象。

蔡長祐主任表示,在「PK小綠人」互動展覽中,民眾如果可以在綠燈結束前,依地上斑馬線指定路徑走完的話,這就表示走路步行的速度是正常的,但若無法輕鬆走完,就表示有肺動脈高壓的可能性。

右心導管測肺壓確診 風免、心內跨科診治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透過右心導管檢查,直接測量肺部血管的壓力,同時再測量血管彈性,就能確診肺動脈高壓。值得一提的是,95%肺動脈高壓患者都有喘的症狀,不過氣喘也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因此提醒民眾,若有明顯的活動性氣喘,導致活動力下降的情形出現時,譬如原本能爬3層樓梯,卻在短時間內爬1層都覺得喘到有困難,這時候就該有所警覺。

肺動脈高壓需要跨科別診斷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及心臟內科共同呼籲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留意自身症狀,提早發現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位48歲的女性,平時勤練瑜珈,一次做完拉腿的動作後,鼠蹊部一陣劇痛,幾乎無法行走,之後更坐著輪椅就醫治療。收治病例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楊鎮嘉表示,患者得到髂腰肌滑液囊炎,症狀常和肌腱拉傷,平常難用影像學檢查出來。治療髂腰肌滑液囊炎,只需要為患者精準注射一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位38歲的女子,日前赴日旅遊時,購買外用胎盤素回來使用,但沒想到在外用2個月後,原先存在的2公分子宮肌瘤,迅速變大為7公分。經醫師建議,先停止胎盤素使用,肌瘤長大現象已趨緩,並用中藥和針灸調理,控制病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不穩定的荷爾蒙...

閱讀詳情 »

50歲名嘴陳立宏,不菸不酒仍罹癌,1月31號因腦部腫癌開刀,年後進行化療,患病後已半年無收入,之前都是靠通告賺錢,放心不下一家老小,曾祈求上天「只要再給我20年就好!」「希望有奇蹟,人生不管怎樣還是要往前走。」 陳立宏生活習慣正常,不抽菸也不喝酒,下了班就回家,對於為什麼會罹癌,他也十分不解,但坦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50歲男性,連續兩天都出現腹痛嘔吐且併有水瀉症狀,原以為是吃壞肚子,沒想到吃完藥後,肚子依然鼓脹絞痛,於是立刻緊急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原來患者小腸末端有糞石嵌塞,透過剖腹手術取出後,患者已逐漸恢復健康。這名患者過去曾因十二指腸潰瘍接受遠端部分胃切除手術,但長期以來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