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快樂缺氧」被告知插管要緊嗎? 專科醫師解釋原因

「快樂缺氧」被告知插管要緊嗎? 專科醫師解釋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加上「快樂缺氧」的特殊徵兆,許多患者會在尚無不適的狀況下,被醫護人員告知需要插管,因此產生畏懼、抗拒的心理,恐致延誤治療。

新冠肺炎插管  病人拔管轉病房

台北慈濟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已成功為44名插管病人拔管,順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輕者32歲,最年長者90歲。胸腔內科藍冑進主任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為了搶救生命,更有爭取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助於提早拔管的多重用意。

病患長時間缺氧     插管幫助呼吸

一般而言,臨床醫師會依據病患動脈內氧氣的壓力(PaO2)以及給氧分率(FiO2)來評估病人的氧合指數,確認是否缺氧。如果需要插管,會適時使用鎮定劑、肌肉鬆弛劑協助病患放鬆,減緩不適,而新冠肺炎患者因具傳染風險,醫護人員須著全套隔離裝備,不僅影響手感、視野,也增加插管難度,因此,往往會與麻醉科醫師共同合作。

此外,病患氧氣濃度不足(氧合指數小於150mmHg)、呼吸費力,嚴重至輔助肌肉明顯用力,以及出現意識障礙甚至休克,都是臨床醫師會考慮插管的情況。

插管後觀察    可自主呼吸即可拔管

藍冑進主任說明,插管後若病況穩定,醫療團隊會逐步將鎮定藥物減量,調整呼吸機的壓力模式,從完全由機器幫助呼吸,改成輔助呼吸的模式,最後再執行自主呼吸訓練,若插管病人可以在不倚靠機器的狀態下自主呼吸半小時到兩小時,就可以考慮拔管。

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    避免插管

插管不是沒有希望,但對許多新冠肺炎患者而言,礙於自身沒有不適的緣故,當臨床端給予醫療建議時,往往無法接受。藍冑進主任特別說到:「現在針對缺氧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臨床也會視病人情況予以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降低插管機率甚或有改善呼吸衰竭,免於插管的可能。」

【延伸閱讀】

友華捐贈祛痰藥 可助近3300位新冠肺炎病人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讓我們看到國內外的多重慢性病人因免疫力低,在染疫的重症率、高致死率,甚至突破性感染。醫改會劉淑瓊董事長指出,若未能有效回應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醫療需求,不僅會增加病人安全風險,惡化多重慢性病人醫療照護品質,更會成為民眾與健保的沉重負擔。老年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逐漸增高,瓣膜性心臟病須接受介入性治療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近年來微創及經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日新月異,而新的瓣膜醫材亦不斷地推陳出新,多元化的治療技術整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整合治療門診 提供精確診斷、治療方式臺大醫院過去在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相信「泌尿道感染」對許多女性來說並不陌生,只要水喝得少,相關症狀就立刻找上門,不僅尿意頻頻、解尿困難,有時也會伴隨下腹疼痛,最麻煩的是,以為治好了但一不注意又反覆復發!這種時候不少人會上網「求解」 ,但小心畫虎不成反類犬,過度清潔或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都可能反使情形惡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因身體疼痛卻找不到成因嗎?其實疼痛比起想得更為複雜,在《無痛思維》一書中就提及所謂傷害覺與疼痛的差別,其中傷害覺是指身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受傷的感知所啟動皮膚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和通道所導致;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書中解釋,當身體部位接收到有害的信號時,我們就會感受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