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全「醫院門診整合照護計畫」 提升多重慢性病照護品質

健全「醫院門診整合照護計畫」 提升多重慢性病照護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讓我們看到國內外的多重慢性病人因免疫力低,在染疫的重症率、高致死率,甚至突破性感染。醫改會劉淑瓊董事長指出,若未能有效回應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醫療需求,不僅會增加病人安全風險,惡化多重慢性病人醫療照護品質,更會成為民眾與健保的沉重負擔。

老年人口+重慢性病人多 整合照護計畫執行力低

因應多重慢性病人逐年增加的醫療照護需求與醫療成本,健保署自98年起試辦、105 年開始擴大辦理「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作為解方,至今執行率卻不到5成。

劉淑瓊董事長總結,從健保署健保財務收支檢討報告中,提出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老年人口等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性醫療匱乏。而設計不當所造成的「有心無力」與「有名無實」,還可能惡化病人對整合醫療的可近性以及照護的連續性。

短期即刻轉型 長期一大整合

因此,醫改會呼籲,健保署應積極檢討整合醫療政策,並提出以下訴求:

短期—即刻轉型:

一、全面檢討現在因陋就簡的「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計畫」,及其收案條件、給付項目、支付標準不合理,以及監測指標不能反映實務需求等問題。

二、針對有意願推動整合醫療服務的醫療院所,輔導院所發展因地制宜的整合模式與操作方式。

三、強化民眾宣導,並提供可簡易查詢符合自身需求的整合門診照護院所名單,讓目前160家的門診整合服務更能讓民眾所知所用。

長期—大整合:

一、 應從預防到治療,從醫院、基層診所到社區,跨司署統合現有的各類整合計畫,如: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等,以提高慢性病的照護連續性與協調性。

二、 應針對高醫療資源使用及多重共病病人,強化疾病管理,並就同院的住診及門診、跨院與跨層級進行整合及提升個管監測系統,完善醫療體系間的銜接和轉介機制。

醫病關係皆改進 醫療環境需整合

劉淑瓊董事長建議,民眾聰明就醫,破除廟大和尚靈、名醫才好的迷思,若自覺有多重慢性病、多專科、多用藥等複雜就醫困境時,可主動詢問有無提供整合服務。

【延伸閱讀】

助染疫康復者回歸正常生活! 健保署開辦「整合門住診照護」

分級醫療垂直整合 標竿醫院完善上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30歲的工程師包先生,因平時工作壓力大,最愛在閒暇之餘享受美味的甜點零食來紓解壓力。這樣的型態長久下來,外型看起來僅算是中等身材,直到包先生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才發現已有重度脂肪肝,報告裡也指出肝功能已發生異常、血脂肪也全數超出標準值。更震驚的是看似常見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多吃蔬果有益健康,但細菌可能以多種方式進入水果與蔬菜,如果吃水果和蔬菜之前沒有正確地洗滌或保存時,很可能因此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引起的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病例,因此確保它們的乾淨相當重要。新鮮的農作物 感染細菌途徑多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食物疾病專家格倫達·劉易斯(Glenda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朋友的身高是否能夠「高人一等」?往往是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心中最關心的議題。十二歲的小男孩小賓,因一年僅長高3.5公分,加上間歇性腹痛及嘔吐長達半年,體重下降十公斤,就醫經過一系列檢查以及膠囊內視鏡的幫助之下,確診為克隆氏症。發炎性腸道疾病有2類 早期症狀不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炎熱的夏日將至,皮膚特別容易出狀況,尤其是在豔陽高照下,不用曝曬太久,加上戴口罩讓肌膚一下子就開始泛油光,甚至曬黑,因而夜間的保養就變得更加重要。然而下班下課回家之餘,已無力擦層層的保養品來穩定膚況,直接貼上1片不用洗卸的面膜,變成了懶人必備保養品。 《Social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