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春節防疫指引」要5類人少出門、聚餐控人數 陳時中:已難零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卻在放假前夕碰上本土Omicron疫情再爆,年要過、但防疫怎麼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下午公布最新版本的「春節防疫指引」,建議5大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應儘量少出門參加活動,還要求親友聚餐也儘量控制人數。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目前已很難追求零風險,且這樣的要求不是只到元宵節過完年,而是要一路做下去、一直都要提高警覺。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的「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內容多為基本性的提醒,並沒有明確人數規範,被媒體問及是否贊成「走春」?親友聚餐人數多少才叫適當?陳時中僅強調,只要不要人潮太過密集就相對安全。

陳時中說,目前已很難追求零風險,近期不少個案都是接觸時間不長馬上就染疫的,只能從低風險、多層次的防疫來做,沒有打疫苗就快去打。

至於「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的適用時間是否只到過完元宵節?陳時中強調,一直都要提高警覺,這些是生活的新常態,防疫人人有責,都得從自身做起。

指揮中心特別訂定的「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如下:

春節連假期間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為重要;若民眾本身或家人屬於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婦、體重過重、嬰幼兒等免疫力比較不好的族群,更易受感染及感染後病症較為嚴重,請符合接種條件者,儘速完整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同時也應儘量避免參加可能密集接觸不特定人的聚會或活動,及前往人潮聚集、密閉空間或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另民眾如果要探視上述免疫力較差的對象,建議雙方皆已完整接種疫苗,而探視者也要確認自身沒有身體不適症狀,且近期沒有參加密集接觸不特定人的聚會或活動,再行當面探視,探視時雙方都應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傳播的機會;否則建議使用電話或視訊方式取代。

連假期間外出活動,儘量選擇前往開放且沒有人群擁擠的地方,並遵循疫情警戒期間外出全程佩戴口罩、與不特定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落實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規範,親友聚餐也儘量控制人數,並遵守餐飲防疫措施。

外出時可攜帶乾洗手用品隨時保持手部清潔,並準備備用口罩以便替換,返回住所時,要確實執行手部衛生。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時,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其他公共場所。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輝瑞特效藥也來了!台灣備齊兩新藥亞洲第一 張上淳曝這些人適用

最後一批BNT抵台「多送24.91萬劑」 陳時中誇鴻海、台積電是及時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孩子的視力保健是家長關心的成長重點之一。澄清眼科陳矜芸醫師表示,幼兒的視力會隨著年齡成長而發展,滿四歲兒童視力應達0.6以上,六歲應達0.8以上。建議家長應於幼兒3至4歲時安排第一次的視力檢查,並定期追蹤幼兒的視力狀況;若有任何問題,應把握6歲前的治療黃金期,盡早處理成效較佳。  初生嬰兒視力尚未發...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拍自今日頭條,下同)   「他能活過今天,就是給我最大的情人節禮物,這比任何禮物都重。」2月14日是情人節,海口有這樣一對夫妻,正在互相陪伴著等待死神的降臨。老杜得了腦死亡(一般指自主呼吸停止等腦幹死亡現象),醫院已無力回天,桑姐從容地陪伴著自己的愛人,安靜地走向生離死別的那一刻。...

閱讀詳情 »

子宮切除手術是僅次於剖腹產的第二大婦科手術,很多情況下,子宮切除不是因病情而選擇,而是因年齡而選擇。當子宮生病時,是否真需要切除?聽聽女醫師給你最中肯的建議。 人類天生對疾病具有恐懼,而恐懼往往來源於不瞭解。認為「子宮絕對不可以切除」,和認為「婦科疾病首選子宮切除」,都是錯誤的觀念。正確選擇子宮切除...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拍自youtube)   現代人使用沐浴乳洗澡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各大廠牌更推出各種具有滋養效果的沐浴乳。然而,使用沐浴乳洗澡真的健康嗎?   每天洗澡都會用到的沐浴乳,每天和皮膚親密接觸,當心洗出病來。   醫師在乳癌的切片中,發現PARABEN的成分!而市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