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沒徵兆」健檢揪出肝腫瘤 醫:幸好發現得早

爽爆新聞網/記者林建鋒/台中報導

台中霧峰65歲胡先生身體硬朗,日前報名醫院舉辦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竟意外發現右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草屯40歲李女也因為參加活動,赫然檢查出中度脂肪肝及左肝性質不明腫瘤,令他們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啊」,醫師則提醒,肝癌是沈默殺手,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

「沒徵兆」健檢揪出肝腫瘤 醫:幸好發現得早
亞大附醫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醫師醒民眾,肝病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做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亞大附醫提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示,院方日前與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發現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掃到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相當廣,從40歲到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

不少民眾透過超音波螢幕看到腫瘤影像時,心情頓時陷入沈重與錯愕,有人更表示「每天活動都很正常,感覺不到有異狀啊!」有人則說,回家之後要立刻通知親朋好友務必抽空篩檢,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陳家禹醫師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2位,通常是因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引起,一旦感染B、C肝後,有些人就會轉變為慢性肝炎,再轉變為肝硬化,最後罹患肝癌,「這就是肝病三部曲」,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例如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癌的機率,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也會提高致癌風險。

陳家禹表示,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許多小於5公分的肝癌,大多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通常肝腫瘤長大一倍,需要4個月時間,欲知肝臟是否健康,必須靠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而降低肝癌死亡率的關鍵在於,必須趁腫瘤尚未長大、出現症狀前,就先揪出病灶,並根除治療。

陳家禹提醒,其實肝癌發現得早,都有機會完全治癒,且目前治療肝癌的方式相當進步,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建議有肝炎患者,每6個月要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患者,每3至6個月做一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臟腫瘤,早期治療。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捐贈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預計6月12日完成檢驗封緘後,分階段陸續配送至各地,關鍵的7類接種對象優先順序今(9)日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善如流,拍板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者」、「住宿式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洗腎患者」及「75歲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才在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上,面對立委不斷逼問何時才有居家快篩試劑時,罕見動怒,脫口而出「他們要進口啊,沒進口我們要審啥毀啦(審查什麼)?」。食藥署今(9)日公布最新進度,真的有2家業者來申請專案輸入國外的居家快篩產品了。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簡任技正林...

閱讀詳情 »

台灣疫情升溫,目前累計死亡人數已達308例,近期也爆出醫護人員的離職潮,對此民眾黨立法委員蔡壁如今天在立院質詢時希望蘇貞昌能保護醫護人員的權益及安全,提出三點,包含醫護人員的防疫津貼、防疫保險、落實執行第五類傳染病治喪病的補助辦法,蘇貞昌也允諾表示,將會加強落實對醫護人員安全上、保護上的部分。蔡壁如...

閱讀詳情 »

全台實施第三級防疫警戒至6月28日,防疫期間桃園中壢區居然有民眾自阿拉伯入境後,不實登記居家檢疫處所、行蹤不明,警方獲報後立即佈下天羅地網逮人,在連續20小時不眠不休的尋找後,終於在8日發現莊男真實落腳處所,立即通報桃園市衛生局進行裁罰。桃園中壢區1名24歲莊姓男子於5月27日自阿拉伯入境,回國後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