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流目油」是鼻淚管阻塞 處理不當恐釀蜂窩性組織炎

「流目油」是鼻淚管阻塞 處理不當恐釀蜂窩性組織炎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47歲梁小姐在顧問公司擔任主管,近2、3年來深受鼻淚管阻塞所苦,平時經常得拿著手帕擦眼淚。甚至好幾次在公司會議上,眾目睽睽之下流淚,場面無比尷尬,才只好求診眼科醫師治療。看診時,提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已嚴重受影響,決定接受醫師建議,進行鼻淚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狀況明顯地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李宜潔表示,眼科門診中有不少患者抱怨「流目油」情況,由於鼻淚管阻塞,眼眶經常充滿淚水,導致患者視力模糊,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若合併細菌感染,還可能造成急性淚囊炎,要是缺乏妥善處理,可能進而併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

 

李宜潔進一步說明,淚液是由眼窩外上方的淚腺所分泌,不僅能滋潤眼睛、亦能清潔表面異物。正常狀況下,淚水會自眼睛內側的淚點流入,經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終從鼻腔排出。若這個通道的任一個地方出現阻塞,就會導致淚液流動不順暢,堆積在下眼瞼邊緣,出現淚眼汪汪的情況,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即是「鼻淚管阻塞」。

 

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2大類。有些家長會注意到剛出生的寶寶總是淚眼汪汪,甚至眼頭位置還有黃色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膜,通常會在出生後自行打開,但部分小寶寶出生後,因為這層薄膜並未完全消失,使得淚水排出不順而出現溢淚。

 

絕大多數的小朋友在1歲以前,薄膜會逐漸退化,症狀就得以改善,一般來說,6個月前的小朋友只要點眼藥水,保持眼部清潔,並配合適當按摩,藉由按摩撐開鼻淚管末端的薄膜即可。但若超過6個月症狀仍未改善,則需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處理。

 

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則好發於長期患有慢性結膜炎、砂眼等反覆發炎反應的中老年人,導致鼻淚管粘黏,或因臉部外傷,使鼻淚管系統受損。另外,腫瘤壓迫、醫源性的傷害或對藥物過敏等,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針對這類型患者,李宜潔會依患者溢淚的嚴重度與鼻淚管阻塞程度,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的患者可採取保守療法,點眼藥水並保持眼部衛生,以免併發急性淚囊炎,但若阻塞嚴重,則需接受鼻淚管手術。

 

鼻淚管氣球擴張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盛行的無疤痕手術方式,醫師將帶有氣球的探針伸入鼻淚道讓氣球膨脹,撐開阻塞的部位,最後再將氣球縮小後取出。為提高手術效果,有時會同時置入矽質鼻淚管導管,並依患者狀況及臨床經驗於術後2至6個月再取出。

 

若是嚴重的鼻淚管阻塞、或曾接受過鼻淚管氣球擴張術卻再次復發的患者,醫師則會選擇另外在淚囊和鼻腔間,重建一條新的通道,讓淚水能順利地從眼眶流到鼻腔。李宜潔醫師提醒,由於內視鏡鼻淚管重建手術是在鼻腔內進行,視野與可操作的範圍有限,不但需特殊器械的輔助,也需要由專業的醫師進行,以確保手術的成功率。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位懷孕32週的陳姓孕婦,凌晨2點因大量出血,由救護車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經醫師檢查發現為第四級前置胎盤合併胎盤剝離,造成大量出血並呈現休克狀態。醫療團隊為其進行緊急快速剖腹產手術,採用垂直開腹法及子宮經典直切法,避開下方的胎盤,15分鐘內娩出胎兒,並於第一時間轉入...

閱讀詳情 »

1名3歲小弟弟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腹瀉血便而住院,確診為「困難梭菌」感染,雖接受殺菌效果最強的抗生素治療,仍反覆感染,最後醫療團隊以內視鏡將姐姐的腸道菌叢植入病童腸道中,腹瀉血便症狀獲得緩解,且腸道菌相變得均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召開「微菌叢植入術」成果發表記者會,宣布完成5例治療案例,患者年...

閱讀詳情 »

最近網路瘋狂轉貼1則大陸年輕男生背上「井字、九宮格」實測多款市售防曬產品的人體試驗,將肌膚直接曝曬於陽光下,其中某日系知名品牌獲得肯定。皮膚科醫師提醒,大品牌確實有其安全性,防曬效果也較好,但想美白,除了選對產品,更必須用對、用滿。 皮膚專科醫師廖苑利指出,防曬用品主要是在遮擋紫外線,雖然市面上許多...

閱讀詳情 »

陳小姐去年至日本旅遊賞楓被蜜蜂螫,差一點要了她的命,因患部呈現紅腫癢痛而就醫,檢查時竟心臟衰竭突然停跳,須使用葉克膜放置雙心室輔助器,至台大醫院等待心臟移植,期間使用兩台葉克膜、兩台心室輔助器來延續生命,再接受去敏治療降低器官排斥,終於在心跳停止50天後,順利接受移植手術,同時也創下醫學新紀錄。 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