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玩笑開過頭」風波之後…楊聰財醫師:要注意背後可能隱藏的身心狀態

近日,星二代「鹿希派」,坦承因為自己「玩笑開過頭」,在IG留言要炸掉XXX一番話,引起社會一陣譁然,迫使綜藝天王爸爸吳宗憲出面召開記者會,並攜子向社會道歉。看在精神科醫師眼裡,認為在臨床上處理過達到障礙性「玩笑開過頭」的行為,有可能是「躁症」(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相關症狀之一,也可能是具有幾種特定人格所致,並且肯定父親吳宗憲「下罪己詔」的態度做法。

「玩笑開過頭」風波之後…楊聰財醫師:要注意背後可能隱藏的身心狀態

平時如果發現身邊的人出現情緒高亢、說話比較沒有節制、現實感比較不好時,愛開別人不喜歡的玩笑,玩笑開過頭,甚至說話把肉麻當有趣,涉及性騷擾等,可以說,符合臨床上一定程度的「躁症」。

在記者會上,觀眾看到身心俱疲的綜藝天王吳宗憲,一面多次數落兒子「愚蠢」的行為,甚至要他退出演藝圈;另一面也讓人看到為人父母「打在兒身,痛在爹心」的難為。

玩笑開過頭小心是情緒障礙 不妨透過心理諮商評估診斷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平時如果發現身邊的人出現情緒過度高亢、說話沒有節制、現實感不好,愛開別人不喜歡的玩笑,玩笑開過頭,甚至說話把肉麻當有趣、表達的言行涉及性騷擾等,要高度考慮是已經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躁症」。躁症是一種情緒障礙,愛與人搭訕且多話、亢奮,甚至有誇大意念(甚至到妄想)的言行;而且發生是有季節性、周期性。至於是否是真的躁症,仍然需要精神科專科醫師來確診,以及進行兼具治療預防再發作的處置。

「自戀人格」、「戲劇性人格」的人 言行誇張、想刻意引人注意

此外,身邊如果有言行三不五時出現「玩笑開過頭」的人,從人格概念來看,有可能是「自戀人格」,這類性格的人多有過度自戀、以為自己是太陽的自我為中心傾向,以致說出來的話比較缺乏同理心,自己認定為「笑話」,其實聽到的人卻不認為是笑話的情況。除了「自戀人格」,另一個可能是「戲劇性人格」,此群性格的人言行容易誇張浮虛,會一直刻意想引人注意,也就容易出現「玩笑開過頭」的狀況。

「玩笑開過頭」風波之後…楊聰財醫師:要注意背後可能隱藏的身心狀態

父母如果碰到孩子出現某一種程度的「躁症」傾向,或有上述2種人格時,如同聖嚴法師說過:「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父母不妨陪同孩子一起先找心理師幫忙諮商評估。

具有這兩種人格的人需要諮商治療嗎?楊聰財醫師表示,雖然有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但是不要放棄放任,如果這二型態明顯的人格特質,已經達到人際關係工作等功能障礙時,就應該尋求精神心理專業團隊的協助,經過兼顧生理、心理、環境等多面向的調理,可以將性格的優點發揮到極大化,缺點降到極小化。

楊聰財醫師也分享,臨床上曾經碰過一些所謂「玩笑開過頭」的案例,有父母帶著兒子來求診,主訴兒子在學校被同學「霸凌」,希望開立診斷証明,證實兒子出現精神不穩定的症狀。結果細問之下,才發現問題出在孩子本身,曾經在家看A片之後,牢記主角名字,竟然在學校便用A片男主角名字幫同學取綽號,還一直到處說,而引起同學們不滿,於是反擊要求他道歉,才會引起衝突。

【健康小叮嚀】:

最後提醒,父母如果碰到孩子出現「躁症」,或有上述2種人格障礙時,應該謹守聖嚴法師開釋過的「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原則,父母不妨陪同孩子一起先找精神醫療專業團隊;而不是光靠打罵,就以為事情就可以完全化解,同時要注意避免孩子產生被否定貶損的感受,進而出現其他生心理不良反應。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614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情人節才剛過,然而調查卻發現,台灣男女對於性愛不論認知、態度、行為都差很大!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針對超過千位受訪者進行的2019《跨世代伴侶性愛品質調查》結果發現,半數台男勃起不夠硬,卻擔心服用藥物有失顏面,態度負面且不願就醫。 網路上充斥著以假亂真的偽藥網站,有近4成男性選擇網路購買來歷不明的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比例約為1:9。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肺腺癌、麟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等,其中最大宗的肺腺癌,又細分基因突變類型,例如EGFR、ALK、ROS1、MET、BRAF等等。無基因突變到ALK 基因檢測帶來治療新希望曾有一名肺癌患者只做一項基因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用眼需求大幅提升,長時間盯著螢幕、手機等,加上配戴隱形眼鏡、特殊體質、免疫疾病、高齡老化等種種因素,讓乾眼症逐步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三軍總醫院眼科部梁章敏主任表示,來門診求診的乾眼症病患人數連年創新高,且年齡有下降趨勢,年紀最小僅國小五年級,因男童向父母反映視力不清...

閱讀詳情 »

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有16%罹患骨質疏鬆症,同時又伴隨其它疾病,1年內的死亡率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