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窄到塞不進一根小指頭」 肛門太窄!害男靠吃瀉藥度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排便就流血,竟是肛門太窄!73歲的柯先生從年輕時就有這樣的困擾,幾十年間求醫無數,也接受過不少次痔瘡手術,但始終沒有好轉,上了年紀後,更演變成稍一出力就流血,反覆裂傷、疼痛,近幾年更惡化到不吃瀉藥就無法排便,一天要吞上4到6顆,就醫發現肛門已經狹窄到連一根小指頭都進不去,診斷為「肛門狹窄」,接受皮瓣手術替肛門整形,才有辦法正常排便。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表示,大腸鏡檢查確定柯先生的腸子沒問題,但幾十年來排便的困擾持續,禍首就是肛門狹窄,肛門口徑變小,造成排便時肛門疼痛,糞便難以通過。

蕭光宏解釋,一般來說,造成肛門狹窄的原因有兩種,第一是手術造成的肛門狹窄。因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組織,導致肛門皮膚不足,進而伴隨張力過大、過緊,發生率約1.5到3.8%;另一原因則為慢性肛裂,通常是解便造成反覆撕裂傷使肛門口纖維化,括約肌失去彈性。後者的手術僅要切開肛門括約肌讓其放鬆即可,而前者無論是手術評估或技術都困難許多。

蕭光宏指出,如果屬於手術後造成的肛門狹窄,因為皮膚不夠,無法單靠放鬆括約肌解決,過去多以「肛門撐開」的方式緩解,在患者塗抹藥膏後,用手指、物品撐開肛門口,但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反覆撕裂傷,甚至使內括約肌鬆弛、不規則斷裂,嚴重恐致無法收縮、排便困難、甚至失禁。

皮瓣手術是治療肛門狹窄的方式。蕭光宏說,首先要先將內括約肌放鬆,再從肛門外臀部的皮膚設計一個皮瓣,拉到肛門內縫合,補足肛門內側皮膚的不足,但皮瓣有多種做法,形狀、大小、寬度須視病人情況而異,不夠大會造成張力過緊,傷口癒合不易,手術效果差;太大則有太鬆、大便失禁的風險,這也是手術最困難的地方。

醫師提醒,一般民眾如有便祕問題得靠飲食、水分、運動等日常生活的調整來改善,若情況嚴重或常有排便出血的問題則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結構的問題。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逾10萬張處方「安胎藥」驚傳傷心血管! 食藥署發布新禁令

漲部分負擔再傳「大醫院急診特殊時段不加錢」 陳時中給答案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陳儀潔 李文成 程子奕/台北報導 確診又爆6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2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總計544例。值得注意的是,確診個案中又新增6例死亡。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降不了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宣布全國三級警戒確定延長,延長至6月14日止!配合三級警戒期間延長,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亦同步延長停止到校上課;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請所有學生停止前往,留在家中學習。 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