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粽子分享餐」概念 助糖尿病患安心過端午

「粽子分享餐」概念 助糖尿病患安心過端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70歲罹患糖尿病的爺爺,長年聽從營養師建議,遵守用餐步驟、確實控制飲食,血糖控制穩定。近日例行回診追蹤,發現爺爺某幾餐的飯後血糖高達23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7.5%。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張郢芳營養師詢問了解後發現,爺爺在那幾餐吃了完整的一顆粽子,引起血糖指數飆升,因此建議以「粽子分享餐」的概念,一次最多吃半顆,另一半與家人分享,並先吃蔬菜再吃粽子,血糖總算得到有效控制。

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控制 建議粽子當正餐食用

張郢芳營養師表示,端午節即將到來,香氣四溢的粽子,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糖尿病患更應謹慎食用,若攝取過量,會讓血糖及糖化血紅素升高,特別提醒糖尿病患正常血糖標準應為80到160mg/dl,而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約5.7%左右,糖尿病患最好能控制在7%以下,血糖若長期居高不下,恐怕會引起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病變。

張郢芳營養師建議民眾最好將粽子當正餐食用,常用的甜辣醬、辣椒醬、醬油膏等粽子沾醬,會增加鈉含量攝取,也最好避免,並特別叮嚀,吃粽子應搭配當季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才能達到均衡的營養;若自己包粽子,可選擇含蛋白質的滷豆干丁,以及富含纖維質的香菇、竹筍、杏鮑菇、紅蘿蔔等蔬菜,採用水煮的方法,可減少油脂量的攝取,降低身體負擔。

與家人分享粽子更健康 酌量淺嚐快樂過端午

張郢芳營養師說明,大部分的粽子都是以糯米為主料,較不容易消化,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痛、脹氣,民眾應酌量食用,避免造成腸胃不適;而罹患慢性腎臟病者,要避免食用高磷的雜糧養生粽;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族群,則要注意油脂和鈉含量的攝取,避免沾醬;而小孩和老人在食用粽子時,應細嚼慢嚥,最好採用「粽子分享餐」的概念與家人分享食用,酌量淺嚐就好,端午節享受美食又能顧健康。

【延伸閱讀】「癌王」難防! 化療新藥點亮「胰」線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陳小姐熱愛毛小孩,家裡飼養5隻貓咪、3隻狗狗,覺得市售飼料品質堪慮,大都自行烹煮鮮食,毛小孩吃得健康、開心,毛色亮麗。日前她希望推廣健康寵物食物概念,至住家附近夜市擺攤販售,不料,卻遭動保處稽查糾正,因為她所販售的寵物食物無任何標示。 新北市政府動保處公布最新寵物食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六十三歲的鄭先生菸齡三十七年,雖已在十年前戒菸,但四年前仍因長期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到了花蓮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結果發現是嚴重的肺阻塞患者;所幸在穩定服藥和持續進行肺復原療程下,鄭先生目前的病情控制良好。花蓮慈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迪塑指出,長期吸菸已被證實是罹患肺阻塞...

閱讀詳情 »

癌症與毒 人類食用有毒食品的問題,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從數十年前著名的DDT、毒鴨蛋、鎘米事件等等,到近來的反式脂肪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有毒食物一直都存在著,只是每次事件爆發後,當輿論過後報紙不寫、電視新聞不報,消費者就會慢慢淡忘,繼續三餐照吃、生活照過,而毒害也繼續潛伏在我們的生活裡,等待下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科技產品的普及,造成許多3C保母的產生,很多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都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但現在有個研究表示,經常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比起同年齡卻沒有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更容易分心、不能專注,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