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貝誤吞硬物千萬別狂挖 醫:越挖越危險

寶貝誤吞硬物千萬別狂挖 醫:越挖越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2歲陳姓男童在家遊戲時,母親突然聽到兒子不斷發出作嘔的聲音,嚇得試圖用手要將兒子誤吞的硬幣挖出來,不料越挖,硬幣卻越往下滑,眼見狀況不妙緊急將兒子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求救,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立即用胃鏡取出一元硬幣,結束這場驚魂記。何明印呼籲,若家長發現小孩誤吞異物,千萬別急著伸手到孩子嘴巴狂挖,以免異物塞住氣管,更加危險。

家長切勿狂挖異物 恐導致異物賭塞氣管

何明印醫師表示,幼童因口腔期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舌頭得到本能的滿足,常將硬幣、玩具、甚至是扁的電池誤放嘴巴,導致誤吞異物,若家長發現小孩誤吞異物,應儘量讓自己及孩子放輕鬆,順著孩子當下的自然反應,如咳嗽或是嘔吐,順勢讓異物咳出、吐出,千萬別急著伸手到孩子嘴巴狂挖,反而會越挖越危險。

何明印醫師說明,常人吃東西會經由喉嚨到食道再到腸胃等部位,主要是會厭會自動將氣管關閉,避免東西掉錯地方,此時家長狂挖異物,恐導致異物塞住氣管,造成更危險的情形發生。

端午佳節將到來 醫提醒應小口咀嚼

接下來是端午佳節,有些小孩及長輩咀嚼不易,加上糯米不易消化,何明印醫師特別提醒,在吃粽子時應儘量小口咀嚼,避免大口塞、吞食物,才能減少食物異物卡住的意外。

【延伸閱讀】「癌王」難防! 化療新藥點亮「胰」線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少了考試的課業壓力,長達2個月的暑假是許多學生最期盼的長假,不過醫師提醒,正值生長發育期的國小學童,「長高」是暑假也不能放鬆的一門功課,先決條件就是早睡,尤其晚上10點至凌晨2點必須熟睡,生長激素才能正常分泌,對生長發育有助益。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王慈柔表示,過去3C電子產品還不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35歲女性懷第一胎,除高齡外,無其他妊娠併發症,自懷孕初期即在診所規則產檢。22週時發現胎兒體重過小,並有羊水過少情形,當時診所醫師已告知預後差,並轉診至成大醫院。孕婦及家屬仍決定繼續懷孕,25週時安排羊水灌注,但是後續追蹤胎兒生長依然遲滯,羊水量又開始下降。當時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已經正式進入流感季節,且最近季節交替天氣冷熱不定,除了常見的流感以及肺炎外,還要特別當心皮蛇纏身!藝人曾國城回憶起最近一次被帶狀疱疹纏身的經驗仍印象深刻,「每次只要工作太忙,腰間就很容易出現怪怪的,好像有點刺刺的感覺,這時候我就知道又要發作了!」現在他不僅維持規律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生命何其寶貴,當一個生命即將消逝時,要為自己或家人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真的非常困難!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辦一年一度的器官捐贈感恩音樂會,感恩捐贈者及家屬做出救人的決定。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李明哲醫師說,今年音樂會主題是《愛與幸福的回憶》,因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