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貝誤吞硬物千萬別狂挖 醫:越挖越危險

寶貝誤吞硬物千萬別狂挖 醫:越挖越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2歲陳姓男童在家遊戲時,母親突然聽到兒子不斷發出作嘔的聲音,嚇得試圖用手要將兒子誤吞的硬幣挖出來,不料越挖,硬幣卻越往下滑,眼見狀況不妙緊急將兒子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求救,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立即用胃鏡取出一元硬幣,結束這場驚魂記。何明印呼籲,若家長發現小孩誤吞異物,千萬別急著伸手到孩子嘴巴狂挖,以免異物塞住氣管,更加危險。

家長切勿狂挖異物 恐導致異物賭塞氣管

何明印醫師表示,幼童因口腔期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舌頭得到本能的滿足,常將硬幣、玩具、甚至是扁的電池誤放嘴巴,導致誤吞異物,若家長發現小孩誤吞異物,應儘量讓自己及孩子放輕鬆,順著孩子當下的自然反應,如咳嗽或是嘔吐,順勢讓異物咳出、吐出,千萬別急著伸手到孩子嘴巴狂挖,反而會越挖越危險。

何明印醫師說明,常人吃東西會經由喉嚨到食道再到腸胃等部位,主要是會厭會自動將氣管關閉,避免東西掉錯地方,此時家長狂挖異物,恐導致異物塞住氣管,造成更危險的情形發生。

端午佳節將到來 醫提醒應小口咀嚼

接下來是端午佳節,有些小孩及長輩咀嚼不易,加上糯米不易消化,何明印醫師特別提醒,在吃粽子時應儘量小口咀嚼,避免大口塞、吞食物,才能減少食物異物卡住的意外。

【延伸閱讀】「癌王」難防! 化療新藥點亮「胰」線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巿每年約有300多人死於自殺,平均每1~2天就有1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全國自殺防治中心2018年針對臺灣地區15歲以上的2,126位國民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調查」發現,國人有自殺想法時僅24.8%會向外求助,求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網路購物平台統計,2018年「牙齒美白貼片」銷售量大,平均一天上千盒。購買牙齒美白貼片前,應先「停」下來思考,了解自己牙齒變色的原因和健康狀況,如果無法判別,可以先到牙科診所找專業醫師「看」診,再決定是否能「貼」喔!齒色偏黃才自然 先天後天會改變牙醫師李偉文醫師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炎熱天氣,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曬,否則不小心恐造成熱傷害,但到底該如何避免被太陽曬傷,減少熱傷害發生呢?國民健康署指出,民眾出門可攜帶「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帶水瓶」等五裝備外,在挑選各項防曬或涼感產品時,也應懂得仔細比較,選擇合適且有合格標準的產...

閱讀詳情 »

1名上班族蘇小姐由於平時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飽受便秘之苦,日前在辦公室,彎腰撿拾地上物品起身後,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幾乎站不穩,被送至急診,確診為慢性失血,原因竟是痔瘡出血所引起。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光宏表示,痔瘡組織是肛門內正常的襯墊組織,當襯墊組織異常增生,就形成所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