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雞蛋」放冰箱前、下鍋前該不該洗? 專家驚曝兩者做錯都害健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水煮蛋、煎蛋到番茄炒蛋,各式雞蛋料理方式,可以說是疫情期間煮夫煮婦們變化菜色的最好食材,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董氏基金會今(9)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國人近一半的人每天會吃1顆蛋以上;但調查同時指出,在烹煮前,也有近半數的人不會清洗雞蛋,恐有衛生安全之慮,且一般人易忽略的是,雞蛋放進冰箱前如果自行用水清洗再冷藏反倒是NG行為。

董氏基金會是在本土疫情爆發期間的6月進行這一項國人採購蛋品行為網路調查,共收到616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94%的人會購買雞蛋,其中48%的人每天吃1顆蛋以上、29%的人每周吃4到6顆、22%的人每周吃2到3顆、1.2%每周吃1顆。並發現年長者(55歲以上)相較於其他年齡層吃比較多的蛋。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雞蛋雖然營養,但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蛋殼上布有氣孔,微生物就有機會入侵,且以沙門氏菌為主,會引發急性腸炎,造成腹痛、寒顫、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甚至引發致命危機。

只要「烹煮前清洗+全熟」就可避免沙門氏菌的危害!許惠玉強調,料理前清洗可避免在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汙接觸到可食的雞蛋,然而此次調查發現,有36%的人常吃半熟蛋、1%的人會吃生蛋;在烹煮前,整體有近一半(42%)的人不會清洗雞蛋,尤其,會吃半熟蛋或生雞蛋的人,有更高比例(55%)不會清洗雞蛋,恐有衛生安全之慮。

董氏基金會建議,不但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還要注意的是,若烹調時需使用到多顆蛋,最好使用三段式打蛋法:洗好的蛋敲開後→將蛋打至空碗A,檢查有無腐壞→確認無腐壞的蛋,再倒入空碗B;每打一顆蛋都需按照上述步驟,以此類推,免得打到臭雞蛋,汙染整道菜餚。

許惠玉表示,民眾在疫情期間,雞蛋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到10天;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會縮短,但若置於冰箱冷藏,可以延長保存時間;存放冰箱前,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同時避免接觸冰箱中其他食物,以減少食材與雞蛋表面髒物交叉汙染。

調查顯示,不論購買何種販售方式的雞蛋,多數人(77%)買雞蛋回家後的保存方式為直接放入冰箱冷藏。但許惠玉提醒,民眾應避免自行用水清洗雞蛋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會使蛋殼表面氣孔結構與外界通透性增加,反而提高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的可能性,且清洗不徹底或洗後乾燥不完全,都非常容易使微生物增殖,增加衛生安全風險。購買洗選蛋則可直接冰箱冷藏。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北市「到宅施打」疫苗也行! 這一類人8/16之前都可申請

不可滴在眼球! 眼藥水「三大錯誤用法」你真的避開了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在貿易公司擔任採購的Alma,最近上班常是一臉疲憊,特別是星期一,精神嚴重不濟,同事不免擔心:「怎麼回事?」Alma苦笑說:「兩個女兒半夜驚醒,哭鬧不休,不斷喊:『媽媽!腳好痛』!」 Alma媽媽的苦惱,不少家長都有,白天忙碌不堪,打算晚上好好睡個覺,卻又被孩子邊哭邊喊痛的...

閱讀詳情 »

▲(照/萬芳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失眠了!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民眾每5個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志善點出,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眾多,而臨床從焦慮、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再到中老年人常見的腦部退化等,都可能害你一夜難入眠。 黃志善指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不愛運動,嘴上最愛掛著的理由就是沒時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國內2019年運動調查顯示,約有4成國人不運動最主要原因為「沒有時間」,但其實運動可以很簡單,國健署就提醒6招「沒時間運動」小撇步,一天多次,每次10分鐘,一樣...

閱讀詳情 »

台灣人戴眼鏡的比較相當高,不少人是近視伴隨有散光的問題,這些視力問題最常被歸咎於看電視、打電動、玩3C所致,然而,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表示,近視的確是用眼過度所致,但散光卻大多都是天生的!  散光讓視野變得模糊不清、影響重疊,無論看近、看遠都會受到影響,一定需要靠鏡片矯正,但你知道散光是怎麼來的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