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躺一天,壽命少一天』 《健康2.0》教你「養肌防老」的健康法寶

        走路爬樓梯,腳容易沒力,許多人會懷疑是關節出問題,其實是肌肉在作祟。「肌少症」是人體肌肉比例過低的俗稱,好發在缺乏運動的族群和年紀較大的長輩上。由鄭凱云主持的TVBS《健康2.0》,邀請博仁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康志森副院長、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營養師許瓊月、體適能教練陳少偉以及國宴御廚雷議宗,在節目上分享「養肌防老」的秘訣,解決民眾「這裡痠、那裡痛」的症頭。

『躺一天,壽命少一天』 《健康2.0》教你「養肌防老」的健康法寶

陳少偉回憶指導學員的過程,發現許多民眾一旦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到四肢力量不夠或痠痛時,就會直覺是「關節」出了問題,但許多情況透過肌肉的訓練就可以改善。江坤俊補充,人體的肌肉流失10%,免疫力會下降;流失20%,傷口恢復能力較差;流失30%,肺炎和褥瘡風險增加;流失40%,則有增加死亡率的風險。康志森副院長指出:「小腿的肌肉靠血管提供營養,心臟打出去的血要靠腳的末梢打回來。而下半身沒有肌力收縮能力差,回到心臟的血少,再打出去量就更少,心血管遲早出問題。因此肌肉量的維持,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民眾不可不慎。」

營養師許瓊月也說,肌肉會把關節包覆起來,因此肌肉減少,相對地肢體活動時,就更容易造成關節的磨耗。許多人覺得雙腿的小腿腹太大,長得像蘿蔔,會到整形外科求診切除部分小腿肌。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強調,「年輕人必須先以鍛鍊肌肉纖維為主,注射肉毒桿菌勉強會有雕塑效果,但要切除腿上的肌肉,就完全不建議。」一般人隨著年紀增長,每年大約減少1%的肌肉量,過了中年之後,其實蘿蔔腿就會漸漸消失,透過整形外科切除肌肉,可能適得其反。

『躺一天,壽命少一天』 《健康2.0》教你「養肌防老」的健康法寶

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們分享許多案例,很多長輩雖然患有慢性疾病,但最後致命的原因都是「缺乏運動的肌少症」導致身體虛弱、行動力緩慢,最後都因為跌倒後產生的併發症辭世。鄭凱云與專家們在節目上將教導民眾如何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判斷自己是不是屬於肌肉較少的「泡芙族」。此外,節目中也分享「養肌妙招」,要讓觀眾們使用簡易的肌耐力訓練,擁有健康長壽的本錢。

 

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

每周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可能是這些日子以來,台灣最忙碌的人之一! 白天,他得花大量時間處理實驗室裡做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動物實驗的種種問題。下班後,他還得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專家們報告進度以及高端遭遇到的瓶頸。 高端與美國NI...

閱讀詳情 »

▲(照/嘉義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下精神太緊繃,當心疱疹病毒在體內也蠢蠢欲動。一名55歲婦人日前就因為左眼發紅、一直有異物感,急忙就醫,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沒想到3天後四周皮膚冒出腫痛的紅疹和水泡,左眼不僅出現灼熱的刺痛感,視力也模糊,醫師診斷是帶狀疱疹,所幸接受一周的...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範新冠病毒跑上身,勤洗手是重要一環,不過專家提醒,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卻可能弄巧成拙!原來不少台灣人為了不讓指甲藏汙納垢,都會將指甲修剪的過短,產生另一種破口風險,即使躲過新冠肺炎,也可能躲不過蜂窩性組織炎。 降低病毒傳染可能性,...

閱讀詳情 »

飲食減糖是健康生活的趨勢,日常生活中到底該如何落實減糖呢?國民健康署建議,日常生活最好以白開水為首選,或是用無糖飲取代含糖飲、原味乳取代調味乳;此外,買包裝飲品時也要養成查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徹底落實減糖生活,對於維繫健康與體態都會大有助益。  市售飲品往往隱藏高糖陷阱,一杯飲料下肚,糖量可能就已經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