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腹痛、發燒誤當腸胃炎 竟是肝炎大爆發

  很多人在年後會做一點小小的改造,讓外表煥然一新,像是繡眉、刺青、穿耳洞…,或是去刮痧、針灸,幫身體好好地保養一番,但這些動作,可能潛伏著致癌因子。衛福部統計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造成致死率這麼高的原因 ,與肝炎病毒的傳染有關。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當身體出現腹痛、發燒、皮膚變黃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放著不處理,下一步就可能是肝癌!

 腹痛 發燒誤當腸胃炎 竟是肝炎大爆發

   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林姿伶指出,不少民眾有錯誤的觀念,以為肝功能指數正常,就沒有肝問題。但肝功能指數正常,只表示「當下」肝臟沒有發炎,不代表過去沒有發炎。 台灣人由於沒有做健檢的習慣,加上病毒性肝炎的症狀不明顯,目前全台有2/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肝炎。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江坤俊就在節目上分享,曾經有遇過一名70歲男性,身體平常沒異常,直到吐血解黑便,經過電腦斷層,發現肝腫瘤已 15公分,並且沿著血管蔓延下腔靜脈長到心臟去,原來病患已經感染C肝1、20年了!

 腹痛 發燒誤當腸胃炎 竟是肝炎大爆發 

        恐怖的是,若放著肝臟反覆發炎而不治療,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變成肝癌。根據統計,台灣肝炎患者,死於肝癌的病患中,就有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由於C型肝炎屬於系統性疾病,C肝病毒傷的不只是肝,還有可能傷到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未能控制或殺光光,均可能造成日後慢性腎病變,導致腎衰竭,以及引發冠心病、糖尿病等風險。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林姿伶也分享,曾碰到一名30多歲的病患,才順利接受腎臟手術,卻不小心感染C肝,術後不到十年,惡化成腎衰竭,最後只好重新洗腎!

 腹痛 發燒誤當腸胃炎 竟是肝炎大爆發

       若感染C型肝炎,可能會出現上發燒、腹部不適、拉肚子或是食慾不振,噁心想吐、皮膚及眼白變黃,尿色變深等情形。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秉毅教授指出,曾接受未經篩檢anti-HCV的血液製劑、靜脈注射藥癮者、洗腎患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C型肝炎感染者的性伴侶或子女都是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高危險群,應該要主動去做C型肝炎篩檢。

 腹痛 發燒誤當腸胃炎 竟是肝炎大爆發

        平常除了避開傷肝的地雷食物,如:發霉食物、來路不明的食品藥品或補充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還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或五穀根莖類食物,幫助修復發炎或過勞的肝臟。若真的不幸感染C型肝炎病毒,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林姿伶說:「政府從今年一月起大幅放寬C型肝炎治療條件,只要確診慢性感染,不論有無肝纖維化,皆可申請全口服新藥。」只要積極治療,治癒率可以高達97%,所以檢查出有C型肝炎,不管有沒有症狀,趕緊治療就對了!更多C型肝炎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相關推薦

亞硝胺致癌香腸不能搭養樂多?  胃部合成亞硝胺機率小 癌症蟬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39年,大腸癌更多年高居十大癌症第一名,顯示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傷害。香腸、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質,而坊間常有「香腸加某一物吃」會導致癌症的說法,醫師提醒,加工肉品的致...

閱讀詳情 »

食物中會有塑化劑殘留? 專家:外包裝滲入機率較大 塑膠製品在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在。根據統計,全台灣一年約使用180億個塑膠袋 ,平均每人一年使用近782個,除了影響生態與環境,塑膠製品中添加的塑化劑,是否也可能經由製造流程中的接觸,造成食品安全的隱憂?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

閱讀詳情 »

醫藥記者 梁少珊48歲的陳小姐平時注重健康,無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數月前自覺口咽乾燥,喝冰開水後仍覺得口渴無法緩解,由於當時正值夏季,以為是天氣過熱所造成,在中秋節過後,天氣開始轉涼卻變得更為乾燥,在早晨剛起床睜開眼時,感到眼睛內有乾澀與異物感,說話聲音也變得較低沉沙啞,尤其在吃完燒烤與油炸類食物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25歲趙先生在一次例行性回診的抽血檢查中,發現肺癌腫瘤標記指數(Cyfra21-1)突然異常升高,雖然尚未超過標準值,但是數值的劇烈改變仍引發健康疑慮。經過詢問下才知道,趙先生最近因為辦公室裝修,協助清理倉庫時沒有戴口罩,吸入大量灰塵,不僅增劇過敏性鼻炎,也導致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