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康養生】身體七大信號 警惕脂肪肝

1.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長時間食欲不振,除了懷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

2.噁心、嘔吐、腹脹

輕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可伴有噁心欲嘔、厭油、上腹飽脹等不適。噁心的症狀常常單獨出現。

3.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勞的表現。

4.蜘蛛痣

它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經常出現在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徑可從針頭大到數釐米以上。檢查時用指尖或棉簽壓迫痣的中心,其呈輻射狀的“小血管網”即可褪色,去除壓力後又會出現。最常見於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維生素缺乏症

脂肪肝時由於脂肪堆積合併飲食中維生素缺乏,那麼人就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症。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角化過度等。少數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6.內分泌失調

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發育、睾丸萎縮、勃起功能障礙,女性月經過多、閉經,病人體重減輕或增加等表現。

7.黃疸

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代謝障礙,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滲入組織,將鞏膜、黏膜和皮膚染成黃色所致。脂肪肝時黃疸類型常為肝細胞性,該型黃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狀。少數脂肪肝病人會出現輕度黃疸,在肝內脂肪被清除後黃疸即消退。

 

【健康養生】身體七大信號 警惕脂肪肝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表示,現階段調整莫德納疫苗的第1、2劑接種間隔時間,包括第一類接種對象、國籍航空的機組員與與孕婦第二劑,維持至少間隔28天後接種,其餘類別調整接種間隔時間為10至12週,並依照疫苗供貨情形滾動式調整,現階段不能混打。莫德納第二劑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烈日當空,氣溫飆高,在戶外活動宛如酷刑,國健署統計,7月迄今逾百人因熱傷害至急診就醫。專家提醒,想避免熱衰竭、中暑,除了減少高溫曝曬時間,也應多喝水,建議觀察尿液顏色,如果偏黃,就需多補充水分。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最近1、2個月來,熱傷害患者中,不少是郵差、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58歲病患,8年前曾發生B型主動脈剝離,痊癒後續門診追蹤,但抽菸習慣未改,又不肯規律服藥,致血壓控制不佳,去年疫情爆發後就不願回門診追蹤,某日發燒不舒服懷疑感染,自行去藥房購買抗生素服用,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胸痛才緊急送醫,竟是慢性B型主動脈剝離進展為急性A型主動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醫生,我怎麼那麼倒楣,1根骨頭斷兩次!」80多歲陳先生每次進到診間,就跟醫院抱怨,他在半年內兩次跌倒,均為左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第2次手術則以骨板螺絲固定住骨折部位,雖然行動有所不便,但不用長期臥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楊瑞成說,「老年人經不起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