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吃隔夜飯真能減重、控制血糖嗎?

【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吃隔夜飯真能減重 控制血糖嗎?

【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吃隔夜飯真能減重 控制血糖嗎?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澱粉在經過烹煮,水分會完全進入澱粉顆粒中,與澱粉產生「凝膠化」的作用,讓水份留在澱粉顆粒中,這個也就是米煮成飯的過程,如果再進一步的烹煮,水分持續進入澱粉顆粒中,就會使澱粉顆粒破裂,這也是飯持續加水烹煮後會形成粥的反應。

生澱粉因為結構的關係,難以被人體的澱粉消化酵素分解,因此就會降低消化率,而煮熟的飯,甚至煮到顆粒破裂的稀飯,因為與消化酵素作用的表面積增加了,因此人體比較容易消化這樣的澱粉,進而讓澱粉分解成葡萄糖而吸收到體內。

然而,煮熟的澱粉會逐漸的「老化」,這個反應可視為水份離開了澱粉的結晶構造,會讓消化酵素比較難以消化,造成消化吸收率下降,但同時也讓口感變硬、變乾。除此之外,我們通常會將飯放入冰箱保存,冷藏室的溫度是澱粉「老化」的最佳溫度,也會大幅增加「老化澱粉」的含量,這也是為什麼冰在冷藏的隔夜飯、麵包會變硬的原因。

而這種烹煮後又離水「老化」的澱粉,屬於一種抗性澱粉,這種澱粉能抵抗人類消化酵素的作用,讓我們比較不容易消化這種抗性澱粉,自然而然減少了升糖指數,降低了澱粉對血糖的衝擊,也減少了被吸收的熱量,再加上這些無法被人體消化的澱粉,會在腸道中被細菌發酵利用,就像是吃了些許的膳食纖維一樣,所以理論上吃隔夜飯,裡面所含的抗性澱粉是有助於血糖與體重控制。

然而,我們吃隔夜飯的習慣是還會再復熱,這樣再次蒸熱的飯,結構又與冷藏的飯有許多不同,這也會影響原本澱粉的結構與人體消化。研究曾將飯冷藏24小時後再次用電鍋加熱,並與新鮮的飯相比,探討其對健康人血糖的影響,結果發現復熱的飯,血糖反應有較為平緩,但其實程度並非十分顯著,因此學者在研究中特別說要攝取「同樣份量」情況下,這樣的飯才具有效果(連結)。

因此,不要過度依賴隔夜飯帶來的功效,民眾常常會因為報導就大量的攝食,這樣反而會造成血糖與體重的負擔,要有好的血糖與減重,澱粉攝取要適量、以全穀雜糧為主,且攝取足夠的蔬菜和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上策,若有糖尿病的狀況,更要諮詢醫師、營養師才能控制好血糖。

文/ 林世航營養師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大家都知道吸菸對肺部不健康,除了增加慢性肺阻塞的風險之外,嚴重還可能導致肺癌,現在有個研究表示,吸菸會增加致命性腦中風的機率。這種致命性的中風又稱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屬於急性出血性中風,發生在腦膜中的組織間,原因是蜘蛛網膜和軟腦膜間的血管破裂,進而導致腦出血。這種類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住院大樓幾乎全樓層,相關醫護人員、病人、陪病者、同住家屬等,全數匡列隔離檢疫,唯獨11樓護理之家未列紅區,住民與工作人員都列自主健康管理,外界當心成為防疫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強調,針對護理之家檢驗99人,當中98人陰性, 1人待採檢。 部桃住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26)日宣布,1月30日開始,公費流感疫苗將不分族群,全面擴大給6個月以上、未接種疫苗民眾施打,目前仍有40多萬劑。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強調,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類似,都有發燒與上呼吸道症狀,打疫苗可以降低因發燒採檢與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住院大樓幾乎全樓層,相關醫護人員、病人、陪病者、同住家屬等,全數匡列隔離檢疫,唯獨11樓護理之家未列紅區,住民與工作人員都列自主健康管理,外界當心成為防疫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強調,針對護理之家檢驗99人,當中98人陰性, 1人待採檢。 部桃住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