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半個月飆破4千例 525單日再爆6死!本土+281、回歸+261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陳儀潔 李文成 程子奕/台北報導

確診又爆6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2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總計544例。值得注意的是,確診個案中又新增6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281例本土病例,為144例男性,1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4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9例,桃園市16例,台南市、基隆市及彰化縣各10例,台中市9例,屏東縣及新竹市各4例,高雄市、宜蘭縣各3例,台東縣、南投縣及苗栗縣各2例、新竹縣、雲林縣及花蓮縣各1例。

校正回歸個案則有261例,為162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日至5月22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55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89例,宜蘭縣、桃園市各5例,基隆市及彰化縣各3例,台中市1例。

陳時中指出,分析個案,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186例、茶藝館相關28例、新北獅子會相關2例、某水果商相關7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22例、關聯不明111例、疫調中86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陳時中說明,新增6例死亡個案中,案1341為7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5月8日出現咳嗽、發燒、有痰、全身痠痛等症狀,11日就醫並住院,15日確診,20日死亡。

案2558為60多歲男性,有萬華區活動史,5月15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20日確診並收治住院,21日死亡;案2719為9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史,5月14日出現發燒症狀,17日就醫並住院,20日確診,同日死亡。

案3031為6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5月15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喉嚨痛等症狀,20日就醫並住院,21日確診,23日死亡;案3242為6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5月20日有肌肉痠痛、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22日確診後至防疫旅館隔離,24日死亡;案4648為7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5月22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肺炎等症狀,同日就醫並住院,23日死亡,24日確診。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56例確診,分別為1118例境外移入,428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14例(案530、案1589、1676、1591、1886、2067、2068、2528、2530、3975、3989、3990、3991、4726)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35例死亡。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瞎扯一天燒掉百具屍、打疫苗會自閉 陳宗彥驚曝還有假教育部網站

又是好市多!美國「酪梨」重金屬鎘超標 大創廚具五件組也出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 義大利有句諺語:「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象徵番茄營養價值高,擁有各種不同的抗氧化劑。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徐慧英說明,所謂抗氧化劑,能幫助身體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進而降低罹患癌症與各類慢性病的機率;而番茄中豐富的槲皮素能預防動脈硬化、纖維質則可促進腸道蠕動,種種成分都證明它是...

閱讀詳情 »

【文/Beauty美人圈.粉圓】 首先小編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想必大家在年假期間應該到處吃喝玩樂了不少~年後馬上面對到的除了開工、開學,還有過年吃太多的身材(哭),尤其是小編的腹部可以說是吹氣球般膨脹了不少…而小編又看到了BoA在新歌《ONE SHOT, TWO SHOT》穿著...

閱讀詳情 »

撰文/羽穗 寒冷的天氣總令人食慾大增,若是有一盤健康美味的好菜,更是讓人食指大動!時序入冬,正是多樣蔬果的盛產期,其中番茄更是不可多得的好食材,單吃或入菜,皆有一番風味,加上營養價值豐富,成為許多人常吃的養生名單。 以下這道菜,是由養心茶樓主廚詹昇霖所設計的蔬食版的「打拋朱」,將番茄炒熟,增加茄紅...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 寒冷的冬季裡,很多人喜歡在家自己煮火鍋吃,這時就不得不提火鍋的明星食材——茼蒿。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王品方表示,茼蒿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能夠使唾液分泌,並促進食慾,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屬於高鉀類的蔬菜,放入火鍋中煮,非常對味。 不過,若本身有腎臟病,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